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台灣舞孃》下一個太陽劇團?



今年二月,全球著名的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在澳門耗資44憶台幣打造的表演ZAiA宣告停演,三年以來,上座率不到四成,慘賠撤出澳門。原因眾說紛紜,美國媒體報導,是因為澳門發展尚未成熟;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太陽劇團著墨在中國武術、特技,對本身已經熟悉此文化的中國旅客來說並不稀奇;此外,兩年前另一個大型實境秀「水舞間」,結合高科技和各種水中特效,搶走了不少觀眾;長期為太陽劇團招考演員的國際藝術經紀人李立亨也指出,太陽劇團對於華人的宣傳策略不夠準確,除了低估華人觀眾品味,陸客到澳門主要是購物、賭博、換外幣,要他們掏錢看節目並不容易。

不管如何,每天七千名陸客訪台,伴隨日本、韓國、香港大批觀光客,無煙囪經濟效益不容忽視,也在今年四月,投資近億,由廣告人范可欽監製領軍,人力銀行行銷人邱文仁擔任執行長,《全民最大黨》模仿藝人許傑輝擔任導演,國標舞藝人劉真擔任第一女主角,《臺灣舞孃》製作團隊正式成軍。結合七個具備台灣特色的秀所組合而成的「秀中秀」,企圖媲美紐約《歌劇魅影》、中國杭州《印象西湖》、拉斯維加斯的《O》秀等,希望讓觀光客可以透過表演藝術貼近台灣的文化精髓。



《臺灣舞孃》選秀活動於四月緊鑼密鼓展開,分為拉丁、流行、爵士舞蹈組別,預計選出30名舞蹈團員,入選者至少簽約一年,預計一年之後公開演出。聽起來像是出自民間規模龐大的計畫,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氛圍下令人捏了一把冷汗,因為同一時間傳出曾在花博時演出了212場,近期也在花博舞蝶館演出長達三個月定目劇的【舞鈴劇團】,虧損上千萬被迫停擺。舞鈴劇場的演出,令不少觀眾讚嘆,可與韓國的亂打秀相提並論,連總統夫人周美青都是座上嘉賓,然而若想在台灣發展定目劇,除了演出必須精彩,政府的配套措施也必須到位,才不會投入大量資金卻淪為錯誤觀光政策的犧牲品。

《臺灣舞孃》標榜尋找劉真接班人,在台灣這個不大的地區,特殊的是表演藝術與商業市場始終是兩條平行線,也許是因為雲門舞集早期為現代舞下了清楚的定義,藝術理想不該為五斗米折腰,以致於台灣坊間舞團興盛,但各個單打獨鬥。反倒是迪士尼抑或是太陽劇團,挑選最優秀的人才,發展成熟且高經濟效益的商業模式,才有可能長久生存。這次主辦單位挑選舞者的過程令人省思,台灣最會跳舞的人才都去了哪裡?演藝界的蔡依林?受國際矚目的舞者許芳宜?太陽劇團簽約的陳星合?但他們願意加入《臺灣舞孃》團隊嗎?這也是學校舞蹈系必須深思的問題,每年大量相關舞蹈藝術系的學生畢業後該何去何從?

此外,這是一齣給觀光客看的膚淺劇碼?還是連本地人都讚不絕口的在地文化?當我們朗朗上口到倫敦必看的「Cats」、「悲慘世界」、「芝加哥」、「媽媽咪呀」,我們聯想到的是這些都是上演超過20年,連英國人都津津樂道的文化瑰寶,當本地人自己都引以自豪的作品,推薦給觀光客就更有說服力。相對於由大導演張藝謀製作的杭州《印象西湖》,著重浮華表淺的賣弄,著實低估觀光客的文化水平,即使看過後也不會留下印象,更無法觸及心靈深處。跨文化對觀光客來說本來就不容易進入,例如柬埔寨獨特的佛教舞蹈藝術令人望之卻步,因此表演故事的內涵更應該著重在通俗不媚俗的主題。

一再強調耗費高昂經費打造的劇碼,令人聯想起好萊塢電影,高度的娛樂效果與聲光刺激,反而模糊了精致文化之美。電影「賽德克巴萊」可說是少數可以結合商業效益與故事深度的作品,只是這樣背後的用心是經過長期的累積和沉澱,絕對不是一年可以倉促成軍的,《臺灣舞孃》令人期待,但也不禁憂心台灣是否有能力可以打造國際級的代表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