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親手蓋一間會呼吸的房子



「土角厝」一間可以吃的房子
小時候在鄉下會看見有一種可以吃的房子老一輩人說那叫做「土角厝」,是把泥土加入稻草攪和後,印成塊狀的土角,作為堆砌成牆壁的磚頭;為了增加黏性有時會加入糯米、米糠等有機原料;而台南安平古堡的城牆甚至是以糯米汁、糖漿、砂與牡蠣殼粉調製而成。原因是因為古時候的建築材料相當昂貴,為了因地制宜所以就地取材節省建材費用土角厝的優點是隔熱性強,所以冬暖夏涼,清爽舒適缺點則為怕水,如遇下雨積水會融化或脫落因此有人在土角厝外部覆以稻草或覆瓦衫,或在表面塗上石灰,防止淋雨據說土角厝的壽命可以超過百年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土角厝多半是台灣五十年以前鄉村的主要建材,而有的甚至超過百年對現代的我們來說,這些磚瓦遺跡輕易地引發幽古思情的浪漫想像,然而先民的智慧不無道理,在房價高居不降的時代,有沒有可能住進一間既符合自我需求又環保的住宅呢?

第一次看到Strawbale House(麥稈蓋屋)是在蘇格蘭的芬霍恩生態村(Findhorn Community),在那裏大家津津樂道這個特殊的風景,一間藍白相間有濃濃地中海風格的民宿。好奇的我抱著探險的心獨自前往,雖說是供人體驗的民宿,但那天卻無人回應,我只好不客氣地自行參觀。門口玄關整齊地擺著了大約十雙的工作膠鞋,錯落的工具鋤頭上面沾著新鮮的泥土,說明了這個一個「實做」大於理論的空間。裡面就像是所有的民房一般,有舒服的客廳、溫暖的爐火、慵懶的沙發,和排滿形形色色杯盤的吧檯,不說它是用麥稈蓋出來的Strawbale House我還以為它就是普通的住宅。仔細觀賞一番發現它還是有與一般建築不同的地方,厚實圓潤,沒有過多的窗戶與裝飾,反倒像是童話故事裡香菇屋,充滿奇幻趣味的氛圍。之後認識了Strawbale House,慢慢知道它是一種具有高度理論和技術的建築工法,也許可以為低迷的經濟和環境找到新的指引。








豐裕的建築,找回「家」的價值
日本知名建築師高橋修一(Takahashi Shuuichi)於1983年創立【住まい塾】私人企業,設計具有深度思考的居家建築,以及培養新銳建築師。創立的理念主要是質疑日本商業建築的膚淺與輕忽人與空間的流動。高橋先生說:現代人幾乎以腦袋工作,過於強調數據與理性的分析,漸漸地將自己封閉於創意的古堡,無法體現源源不絕的可能性。其中最大的問題出在於住所的建築,因為建造者出發目的僅僅為了商業考量,反而將人的重要性降低了,以致於都市生活讓人疲累,工作回家後無法在家中得到內在的滋養,需要一再向外索求,卻忘了人的內在本身就是豐富的有機體,「豐裕的建築」正是高橋先生提出的理念。

年輕的高橋修一在知名建築師白井晟一的研究中心工作,長期致力於特殊建築(例如美術館、廟宇等),因為一次朋友買到瑕疵屋的經驗,讓高橋先生開始思考一般住屋的議題,當時日本瀰漫一股商業致上的風氣,不管是建商還是銷售人員,總是會隱瞞房屋的問題,當建造商的理念是「便宜、迅速」時,『ハイハイ』文化(銷售人員總回答是,是)變成消費者的夢靨。人們花一輩子的時間購買一間夢想的住屋,卻總是住得不舒適不符合個人需求,想一想我們能夠選擇的房子,不就是那些千篇一律、樣品化的商業建築嗎?高橋先生認為「豐裕的建築」(豊かな空間)可以引發人無限的可能性,一間令人感動的住家就像是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健康的蔬菜;相信自己的感覺放棄用頭腦分析,溫暖的人不應該住在冰冷的空間。一個有陽光有微風穿透與自然為伍的房子,可以將人帶領至充滿活力的未來。


一間會思考的房子

Strawbale House目前在北美、歐洲與澳洲較為盛行,主要是有一些人希望可以遠離都市,尋找更大的空間蓋自己喜歡住的房子。在我們鄰近的日本也有成功的案例,位於長野縣安曇地區,一間超過三十年的樸門園區名叫Shalom Hutte,原意為希伯來文的「和平」,於1979年建立,不大的園區內主要有一棟民宿及兩間餐廳,提供給來自各地對農業及簡樸生活有興趣的人前來體驗。入口處一家名為「知古裝新」的雜貨舖子,就是利用麥稈蓋屋原理蓋成的,不大的空間安裝簡單的電力,散發微弱的燈光,讓每一次的消費都盡力符合愛護地球的倫理。

一位曾在美國加州住過Strawbale House的體驗者說:「此屋利用屋簷的角度及朝南的大窗戶,讓冬天的太陽能照進屋子,加熱室內外的儲熱物質(Thermal Mass),如泥磚地板(Adobe floor)及泥牆等,等太陽下山後,這些儲熱物質會慢慢地把熱釋放出來,讓屋子保持恆溫,加上厚厚的麥桿牆防止熱散掉,室內日夜溫差不致太大。在夏天,太陽的位置較高,屋簷正好可擋住太陽,保持室內涼爽。」有人質疑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並不適合Strawbale House的建築,然而正因為如此,安德森鼓勵有心想要自己蓋麥稈屋的人,可以先學習蓋屋的知識,透過實做工作坊及影像教學,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建造,可以選擇利用周末時間,慢慢地蓋;也可以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加入,透過合作為新屋加入更多的愛。

近年來將重心轉為Strawbale House的推廣、教學與諮詢,三不五時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詢問信,一位來自非洲的建築師分享,非洲當地盛產蔗糖,壓榨之後的甘蔗也許是當地最好的替代原料。安德森從早期的蓋房經驗中慢慢找出自己熱情的所在,如何在浩大世界裡找到安居的小屋,將更多的時間與能量花在珍惜的人或事物上。花了畢生的積蓄卻買了一間不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房子;將所有時間用在賺錢付貸款卻忽略了與家人之間親密的交流,這些都不是明智的決定。在能源逐漸耗盡的時代,我們需要向祖先學習更多的智慧與創意,脫離土地讓人們越來越不快樂,和自然並肩同行才能走向更寬廣的未來。

照片提供: strawbale.com
原文刊於有機誌 2013.1/2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