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2012國際劇場藝術節—英國楊維克劇團【卡夫卡的猴子】



「倫敦2012藝術節」藝文之火燃燒到台灣,511日至13日,於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實驗劇場,
來自英國楊維克劇院演出經典劇目【卡夫卡的猴子】(Kafka’s Monkey)熟悉倫敦的朋友都知道,
西區的老維克劇院(The Old Vic Theatre),建築超過194年歷史,培養了無數實力派演員,
例如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此外,延續教育與傳承理念的青年楊維克
劇院(The Young Vic Theatre),早已成為表演新秀發源地的代名詞。
 

【卡夫卡的猴子】取材自德國重量級作家卡夫卡短篇小說【學院報告】(A Report to an Academy),相似於【蛻變】疏離的筆調及濃厚的陰鬱色調,故事是某學院邀請蛻變成人類的黑猩猩紅彼得前往學校演講,敘述他早年仍是黑猩猩時期的生活。他解釋自己是如何與原生血統失去了聯繫,以及早期的記憶如何在進化為人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的消失。2009年於倫敦首演時,立即受到表演藝術界滿堂喝采,各大主流媒體無一不讚嘆這是難得少見精彩前衛的演出。

 

其中最蔚為稱道的是飾演黑猩猩的女演員凱瑟琳杭特(Kathryn Hunter),這位傳奇的肢體天才演員(shape-shifting)是英國第一位完美詮釋李爾王(King Lear)的女演員,並曾與現代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世界巡迴演出山謬貝克特(Samuel Backett)的短篇作品短打貝克特(Fragments)2008凱瑟琳杭特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合作,導演奧賽羅(Othello)並於英國重要大學城巡迴演出。此外,在電影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中飾演阿拉貝拉·多琳·費格(Mrs. Arabella Figg)也讓人刮目相看。

 


英國媒體形容凱瑟琳杭特在【卡夫卡的猴子】的表演出神入化(transforming),靈活轉化,將故事中人與黑猩猩之間的模糊界線表達淋漓盡致,尤其以一位女性身分突破性別限制,帶觀眾進入超現實的情境。舞台上僅僅有簡單的投影,以及孤獨的的黑猩猩,當牠大步奔跑、皺眉、以蜷曲的指頭揮舞雙臂,諱隱的動作像是魔術般地魅惑詭譎。尤其是當牠以獨白對觀眾訴說,控訴人類的自私、野蠻、枉顧其他生命價值;觀眾時而被逗笑,時而汗顏羞愧,這是一場感性與省思的擂台,當紅彼得沉默,回頭凝望銀幕中黑猩猩的剎那,觀眾會感受到被人類同化後的牠與從前自然的牠之間,有多大的距離鴻溝,像是文明與原始的對立

 

向來以劇本為主的英式劇場,這回捨棄大量的對白,改以演讀形式,結合身體劇場與文學劇場,凱瑟琳杭特飾演的黑猩猩不像是在動物園中被觀看的焦點;反而是隱身在黑暗之中的觀眾,長時間演化/進化的人性與弱點在空間中一覽無遺。【卡夫卡的猴子】可謂是凱瑟琳杭特藝術生涯的代表作,也可說是楊維克劇院最成功的作品。2012年,台灣觀眾不用買機票到倫敦,也可以欣賞到上乘的表演藝術,誰說我們不是最幸運的觀眾?


原文刊登於全球華人藝術網 藝評人專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