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機會不等人,工作留給積極伸手去要的人 -張桂綿的音樂職涯趣事談


/愛特簡單生活工作室

彈鋼琴拉提琴 一切都是一場意外
七年級後段班的中提琴手張桂綿(Tina),天性樂觀,視音樂為一條冒險、瘋狂的途徑,勇敢築夢,大膽玩樂,在工作中學到老師沒教過的事,化逆境為蛻變,幽默看待生活中每一個不順遂的阻礙。邊拉提琴邊彈鋼琴,邊在異國走跳邊勇闖音樂世界。多數音樂學生對自我要求極高而造成的壓力在張桂綿身上鮮少看到,自稱是諧星,她說:Be happy! 和約翰藍儂同一天生日的我,從小被教育的理念就是:開心就好。」原本喜歡畫畫,來到她的鋼琴旁,映入眼簾的是張桂綿小時候的畫作,小學二年級時,原本滿心期待準備考美術班,但陰錯陽差在糊塗老媽報錯考試項目後,踏上了「音樂班」的道路。

為什麼學「中提琴」? 這個理由也很無厘頭,只不過當時鋼琴主修考試的成績普通,就在所剩無幾的樂器名單中,在中提琴的框框裡填上了自己的名字。10歲才開始接觸中提琴,在音樂圈裡算是相當晚才起步的,正因如此,張桂綿一直維持著鋼琴主修的身分,直到考高中音樂班。相較起很多從小就專攻主修樂器的同學,似乎又輸在了起跑點。對此她一點也不覺得是阻礙,張桂綿自信地說:「起步晚並不可惜,可惜的是一直把起步太晚當作藉口而不努力。」或許是天生的開心因子使然,兼顧鋼琴與中提琴,張桂綿非常享受往上爬的樂趣,也貪心地想要比別人擁有更多體驗




生命有很多轉折,面對驚奇有人猶疑,有人勇敢嘗試,Tina正好屬於後者。雖然拿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弦樂系獎學金,但一開始到英國念書完全是個意外,原本已經遞出美國學校的申請表格了,只因為在錄製「備審資料」(pre-screening) 時,錄音室老闆告知兩周後英國的學校有個在台灣徵選的機會,於是張桂綿心想為什麼不試試看?初到英國,最讓人摸不著頭緒的事情是「服裝」。音樂學院開學會有一個樂團的考試 (Audition),到了學校才發現,除了亞洲新鮮人學生穿得相當正式外,其他的人都穿得相當「舒服」(基本上就是牛仔褲),後來在跟外國朋友閒聊後,才知道他們覺得這只是一個分配樂團位置的例行公事,而不是在我們口裡的的「考試」,外國學生報著輕鬆的心;而台灣學生卻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面對機會的態度,決定你生活的寬度
比起一般學生Tina工作經驗豐富,她笑說,「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其實是一個相當大的仲介公司,學生們的電子信箱裡總是滿滿的工作或是表演機會,等著他們去爭取。剛開始,總是覺得自己英文不好、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所以就算機會掉到你面前,卻連碰都不敢碰其實這是相當可惜的。在倫敦經過了漫長的九月,覺得自己很幸運,學校在十月幫忙安排一個在公開大師班被指導的機會masterclass, 通常指的是客席教授,或是知名音樂家的公開課),因為這次的機會,更讓張桂綿體認其實往往不敢行動的主要原因不是自己沒有準備好,是因為自己不敢接受挑戰。

有了大師的鼓勵接下來,她對於校內,校外的表演活動抱持開放的心例如參加了Garth Knox為中提琴音樂節(Viola Space)的徵選(很幸運的被Garth Knox本人選上)(表演-圖二)、與流行歌手在酒吧裡的小型音樂會(圖一),最值得記念的是Tina也參與了為期一個月的歌劇《Béatrice et Bénédict》演出,指揮是已故的英國指揮家科林·戴維斯爵士 (Sir Colin Davis)。這些寶貴的經驗對於一個不諳英語,初到倫敦不到三個月的台灣學生來說,是相當大的鼓舞語與肯定!


圖一

圖二

在校外的生活多采多姿英國的學制是三學期制,所以很快的到了聖誕節假期,迎面而來的是第二學期的考試人生。漸漸的習慣了倫敦的步調,也開始知道怎麼去經營自己的社交圈,但不能忘記的是自己還是個學生;中提琴的學習上,英籍老師採用的是比較高壓的態度,他總是希望張桂綿完全遵照他的拉法去拉琴,這一點讓從小練琴已經養成固定姿勢的她來說非常不習慣,由於身材的限制,無法用老師的方式舒服的拉琴。因此張桂綿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去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老師呢?但在學校,當然也不敢貿然行動,考試在即。




夢幻追星族 獲得大師親點啟發
在關鍵時刻Tina毅然決然的申請了一個音樂節,飛到瑞典去上課。音樂節的客席指導是中生代的中提琴家 瑞沙諾夫 (Maxim Rysanov) (圖三-唱片封面與簽名),第一場在倫敦聽的音樂會就是他擔任獨奏;後來,又因為曲目的吸引,Tina曾飛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專程聽過他的音樂會,可能是因為有這段追星的過程,讓我有到瑞典上課的衝動。第一堂課的第一句話老師說:I thought your bow is too long for you!(我覺得你的弓對你來說太長了!) 或許,在很多人耳裡,會覺得相當莫名其妙,但這完完全全的點中了張與英籍老師最大的問題。幸運地是,Tina遇到了真正合拍的老師,順利完成異鄉音樂求學之路。

一直到大學畢業後才出國求學,在英國念書一開始最痛苦的濃濃的英國腔,音樂系尤其是中提琴,必須要和很多的英國學生打交道。天性開朗的張桂綿是一個很喜歡交朋友的人,每次經過學校的酒吧當看到很多人在裡面聊天,總是很羨慕,但還是不太敢進去點酒喝,所以她勇敢到學生會諮詢如何到酒吧點酒!而學生會會長(圖四)友善地說,常常到學生會裡跟本地英國人聊天,保證會對於英國文化有很不一樣的認識!

烏克蘭籍老師MAX


圖三

圖四


課外打工經驗豐富了學音樂的視野
教室外面的天空既寬廣又自由,等待每一位莘莘學子去探索,在英國求學的張桂綿當然不會放過冒險的機會,多元嘗試各種工作機會。很多時候工作不一定和提琴有關,但卻豐富了音樂家的視野,其中最奇怪的打工經驗是在北倫敦的肯頓市集(Camden Town Market)賣雪茄。這主要是一個朋友開的店,雖然Tina是不菸族,但好奇心使然所以就跟去了雪茄店打工,看到了上流社會的另一種社交圈。另一個很酷的經驗,是倫敦秋季的絃樂器拍賣會,需要會拉提琴的人去幫忙試拉樂器,這種可以親自體驗夢幻好琴的機會,當然是不能不把握住的!

和恩師烏克蘭老師的合作中,接觸了經紀公司的實習;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因為這個工作,張桂綿有機會到各國的音樂廳後台,見識所謂的「音樂家工作場所」;更因為如此,有很多機會可以接觸到不同的音樂家。在台灣,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規則所綁住;但在英國,無形中吸收到了很多不一樣的自由元素。跨界的概念很早就開始萌芽,大學時期,Tina曾經辦過一場實驗性的音樂會,在東吳大學松怡廳舉辦聯合音樂會,融合了魔術表演,希望帶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評價相當兩極化,但音樂家們本身卻是玩得相當開心。




大膽+實驗=前所未有的音樂經驗
在英國也有相似的經驗,「停車場藝術季」在倫敦東南三區,一個普遍為黑人的區域,執行團隊接洽了夏季會將頂樓露臺,改裝成露天酒吧的一座立體停車場,將管絃樂團搬到停車場裡開音樂會!團隊在表演了樓層中放置了裝置藝術,讓冰冷的停車場增添了幾分質感。最有趣的一場音樂會,邀請了鄰近六所小學共100名的小孩一起參與演出(圖五),大多數的小孩組成一個合唱團,有些會樂器的孩子加入一起拉琴(當然,有設計較簡單的樂譜給他們),演出的氛圍令人感動,這種實驗與分享的精神,是張桂綿在英國學習到最寶貴的經驗,也希望能夠帶回來台灣與台灣觀眾分享。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愛玩、愛冒險、反骨的音樂家生命更繽紛豐富。音樂是一扇窗,從這扇窗看出去一個嶄新奇幻的世界。張桂綿不只彈給你聽,還用行動證明多角藝人的的可能性。夠瘋、夠大膽、夠勇敢、夠積極,才可以伸手拿到想要的夢想!



圖五

邊拉提琴邊賺人生走跳經驗

特別來賓:小提琴/洪寅洲博士 (美國 Eastman School of Music 小提琴演奏博士)

相關資料

主辦單位:愛特簡單生活工作室
活動時間:2016/1/21() 19:30-21:00
場地協力:涴莎藝術展演中心 醉美空間 (台南市中西區永華一街75)
收費方式:150 (含飲品)
報名方式:活動通線上報名
OR 來信報名: atsimple0907@gmail.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