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京劇 X電影 X表演 台北藝穗節《三岔口》 -專訪演員戴立吾 林朝緒


/林珮芸
photo 京製社

京劇的未來在哪裡?2014年藝穗節唯一復古的傳統戲三岔口由地道的京劇演員戴立吾和林朝緒主演現齡三十初的兩人無論是體力、功夫、人生經歷都是最高峰的時刻。刻意選擇京劇中經典的作品,不求改編也不講實驗,希望完完全全嶄露京劇的細緻與價值。「京劇中有許多美好的價值,可惜的是到了現代,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講究、追求完美的極致。因為觀眾沒有機會看見京劇真正的精髓,所以也不能怪觀眾素質降低,演員必須要先好好反省。」外表俊俏的戴立吾(人稱大戴)感慨地說。

九月演出前夕,兩人排除萬難撥空接受採訪,主攻丑角的林朝緒和武生戴立吾皆是傳統戲劇出生,也曾經師從吳興國,並曾於「當代傳奇劇場」擔任全職團員,多年的合作經驗加上希望將京劇年輕化,攜手合作《三岔口》對兩人來說,是共同的夢想。雖然兩人曾經深耕台灣京劇傳統,但因為性格不同,卻選擇不同的發展路線。

近幾年將重心放在拍電影的林朝緒,持續朝著不同的「表演」形式努力。「拍電影讓我看見不一樣的世界,也跳脫傳統京劇演員身體的刻板調性,對我回到京劇舞台上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更希望可以因為電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到劇場看我演京劇」剛結束香港知名導演爾冬陞電影拍攝,回台準備《三岔口》的林朝緒說。面對電影及電視劇的誘惑與複雜,林朝緒始終保持推廣京劇的簡單想法,「那是我們的根,進入任何表演殿堂,京劇的訓練都讓我們和其他演員不同,那是我們的價值」這位連正經說話都有丑角喜感的表演者說。



反觀個性低調務實的戴立吾,最後選擇回到學校體制-內湖「國立台灣戲曲學院」(過去的復興劇校),認份地遵循單位派給他的表演任務。「我比較幸運,因為武生換血率較高,我是少有的武生,所以演出的機會很多;但相較比較辛苦」語帶保留的大戴是求好心切的金牛座,非常講求演出的細膩度,對於台灣京劇環境的現狀有很多的擔憂。

不諱言因為環境相較從前較為艱辛,造成精簡編制和疏忽對作品的講究,讓他覺得與大環境格格不入。「京劇發展成熟後有一定的格律,那些動作不能省,那些劇情不能刪,這都是精緻度的枝末細節,但是現在的環境無法講究這麼細微」雖然嘴上有諸多不滿的情緒,但戴立吾似乎找到一個平衡的方式,就是一邊在學校固定例行演出;一邊與體制外的劇場合作。今年台北藝穗節的《三岔口》是和一個新成立的劇團「京製社」合作。這個新團隊組成相當年輕,因為看見京劇的式微,希望可以以年輕人的方式捍衛經典,這樣外行人對京劇的用心讓大戴很感動。

兩人異口同聲認為在台灣演京劇面臨很大的危機,首先是環境的不健全;相較於大陸重視京劇的推廣,台灣年輕觀眾離傳統戲曲越來越遠;而真正從事傳統戲劇表演的人與時代交軌的脫節,久而久之,這個富蘊中國文學之美與身段的表演藝術,就會與真實的生活越來越遙遠。而劇評人或是文化政策者對京劇的表淺瞭解也會成為扼殺傳統文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聽起來有很多的焦慮?但偉大的神學家保羅·田立克- (PAUL TILLICH)在《生之勇氣》(The Courage to Be)書中談論到「憂慮」(Anxiety)及如何克服憂慮焦慮。「勇氣」是對個人對自身的本質,自身內在目標的肯定。勇敢的人必能將自己「高尚的理想及德性的目標」付諸實際行動。對戴立吾和林朝緒來說,身為年輕世代的京劇演員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承傳老演員的專業與敬業,同時必須面對未來市場與演員事業的考驗。無論前方的路有多荊棘,他們相信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獨門道路。「現在看京劇是小眾,但我們還是得努力做下去!」兩人有默契地點點頭。

出生傳統京劇的新生代演員戴立吾和林朝緒,一個在體制內及體制外精進京劇的深度與多元性;一個跨足電影希望將看電影的觀眾帶至劇場,兩個人用不同的方式,但同樣心繫京劇舞台。很少有一片土地讓京劇這樣優游自在,既可以傳統又可以現代,既可以復古又同樣時尚,這是台灣的獨有風情,是華美還是凋零?就看觀眾理解不理解。京製社《三岔口》投石問路,看看京劇的下一個世紀在誰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