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移動閱讀以人為本-全球華人閱讀社群網



/林珮芸

這是一篇透過line通話完成的專訪聽起來很新奇但也不是特別前衛新興的通訊工具取代了過去的電話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似乎不再需要真實碰面虛擬的網路社群可以發揮的影響力超過你的想像。有人說促成「太陽花學運」成功的因素,最重要的原因是每個青年都可以上網,只要透過一台筆電甚至一支手機,就可以和世界連線,真實改變世界。對於以科技創業,賣的卻是古老的「閱讀」概念,「全球華人閱讀社群網創辦人鄭俊德,找到一種與過去出版業或書店不同的關鍵字,抓住年輕人的「移動閱讀」趨勢,短短時間,「閱讀」品牌底下的社交網站粉絲就超過七十二萬,這是所有出版社都不敢忽視的數字。

有人說閱讀已死,日本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今年226日發表了「第49回學生生活實態調查」。結果發現,受訪的8,930位國公立、私立大學生,一天看書時間平均為26.9分鐘,是該調查2004年以來,時間最少的紀錄。但若以為大學生都不閱讀就錯了,其中某些文類和某幾位作家的書仍然有熱銷的趨勢,如非小說類類書籍、村上春樹、身兼主持人、作家,題材多樣化的百田尚樹撰寫的《被稱為海盜的男人》、知名書籍獎項直木賞作家,也是「半澤直樹」連續劇原作者池井戶潤的作品,總是暢銷排行榜常客,銷售量超過百萬本也不足以奇。

屬於年輕世代的鄭俊德認為雖然傳統書籍的普及度降低,但是行動閱讀需求卻增加。「手機上最好是閱讀字數較少、短句、不過於艱深的文體,而內容最好是正面鼓舞、激勵人心的感人故事」近年來推動社交網站創作的全球華人閱讀社群網」,改變網友在Facebook的行為,從分享、轉貼、留言到自主性創作,字數從200字到2000字,恰好符合移動中閱讀也可以消化的範圍。4年多前閱讀社群成立,從主編默默耕耘撰寫與蒐集好故事,到之後開始鼓勵大家一起來創作,現在每週有將近150-300萬人瀏覽「閱讀」的故事。

本身是基督徒也長期參加兒童課輔工作,原本是理工背景的閱讀主編鄭俊德發現「偏鄉的孩子不缺書,但缺說故事的人」,和其他傳統書店營運方式不同,閱讀網站不賣書,關心的主題從「書」轉為「人」。一天一篇小故事,等人的時間無形中已經看完許多真實感動的人生縮影。「如果一段話讓你很有感覺,那麼你會去找出原文來看,也會慢慢整理自己的內心和思緒,改變漣漪就發生作用」。從小愛看書的鄭俊德說。在推廣閱讀時更意外發現,所謂社會中真正弱勢的族群,永遠也不會是喜歡閱讀的人,那麼何不聚集書友的力量,一起捲起袖子做出具體的行動。

營運模式是「推廣閱讀凝聚網友社會服務週邊活動企業贊助共同策辦人捐款蒐集好故事改變世界」,因此,閱讀網站以虛擬社群化為具體行動,定期舉辦見面讀書會、交換好書,又因為創辦人自己喜歡慢跑,而有了閱讀路跑活動。從閱讀延伸出的周邊活動,打破了閱讀是靜態休閒的偏見。「你的手機上不會有亞馬遜或是誠品的APP,但是卻時時在社交網站上流連」,立志做網路界的「講義雜誌」或「讀者文摘」,鼓勵網友將自己的感人故事寫下分享,也開始關心他人,雖然無法短時間「立國平天下」但至少可以從「齊身」做起。

面對出版業的不景氣,鄭俊德認為「實體出版」不一定是必要的,如同電子商務中電子書可以以低價薄利多銷,甚至可以分享出去,這樣就達成「普遍閱讀」的功效。同時結合科技、公益;平台、實體活動;閱讀品牌齊下分為不同主題,例如「佳句閱讀」、「詩人閱讀」、「音樂閱讀」,不刻意分析網友族群,卻在無形中拿到出版商最在意的「大數據」(Big Data)資料,閱讀究竟可以發揮多少影響力,鄉民的力量是否可以讓出版商跌破眼鏡,讓我們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