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中國有機驗證的發展歷程 專訪IFOAM世界理事/亞洲主席 周澤江


/林珮芸
photo/ 陳冠綸

創立於歐洲的有機策略機構IFOAM
根據台灣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黃璋如)的介紹,目前國際最具信賴度的機構,國際有機農業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簡稱IFOAM)是一個全球最重要的有機農業組織,是由分佈於一百多個國家中的五百多個與有機農業有關之組織所組成,這些組織包括農民、消費者、加工業者、貿易商等組成之協會,以及研究、推廣、訓練等機構。另有許多個人會員,但沒有投票權。目前台灣並沒有IFOAM之協會會員。

IFOAM是一個非營利的世界性組織,1972年成立於法國,目前該組織在瑞士註冊,但行政總部設在德國,故與德國有機農業協會及有機農業之發展有密切之關係,與AGOELSOEL 的合作關係密切,對引導德國有機農業之發展及對農業政策之影響貢獻卓著。IFOAM的主要宗旨如下 (IFOAM1994),一:促進會員間知識與專門技術之交換,以及向大眾推廣有機農業。二:向各國議會、行政機構及政策制訂者表達國際有機農業之發展與改革 IFOAM亦是聯合國有關有機農業之諮詢對象)。三:制訂並定期修訂國際通用之IFOAM 有機農業與加工生產基準 IFOAM Basic Standard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Food Processing,此基準已譯成17種文字)。四:使有機農產品之國際性的品質保證成為可能。(IFOAM 的認證計畫- IFOAM Accreditation Programme 保證了世界性產品認證的一致性)
       
有機農地&有機產業消費國
該協會發行一有機農業之專業季刊稱為Ecology and Farming,並經常出版有關之書籍。每兩年輪流在世界各洲舉辦全球有機農業學術研討會及會員大會,可以說是最重要的有機農業會議。會中除了發表各種學術研究論文之外,最重要的是討論新的生產技術及修訂認證標準。而在德國法蘭克福 (Frankfurt am Main) 舉行之全世界最大的有機農產品交易展售會BIO FACH 目前亦由IFOAM主辦。本次受邀2015亞洲有機樂活產業展「有機3.0翻轉世代 國際有機產業趨勢論壇會議」主講人,IFOAM世界理事/亞洲主席 周澤江本身為中國第一批推動有機驗證的驗證人員,為我們說明中國有機農業的概況與「有機3.0」的未來趨勢。

論壇演說一開始,周澤江分析了全球有機農場面積的數據,以2013年的調查來看,大洋洲有機農地的比例占總面積大約40%,歐洲27%,拉丁美洲15%,北美洲7%,亞洲8%,其中因為中國面積廣大,所以無論是在亞洲還是全球,都被視為很重要的關鍵性指標。傳統的未開發農地若經過驗證通常可以達到有機農場的標準,以中國新疆地區來說,大面積的放牧區經過檢驗後,地位立刻提升為具價值的有機農地,對此周澤江主席搖搖頭說:「我建議有機農地驗證應該將牧地、雜糧區、茶園、與一般農作物的農場區分開來,因為這是不一樣的概念」。

中國官方檢驗機構OFDC
2013年的統計中顯示,全球有機銷售額最高的國家是美國(243.47億歐元),第二為德國(75.5億歐元)、第三法國(43.8億歐元)、第四中國(24.3億歐元);而2015年統計,人平均有機消費額最高國家為瑞士(210歐元)、第二丹麥(163歐元)、第三盧森堡(157歐元),美國排名第八(77歐元),然而中國人平均消費不到2歐元,顯示有機商品市場在中國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看看亞洲有機農地最大的國家第一為中國、第二印度、第三哈薩克斯坦。周澤江進一步說明:「有機國分為消費國和輸出國,許多西方進步國家如西班牙,他們大量出口有機商品,但本身消費不多;而中國雖然是有機面積耕地大,卻不斷需求進口的有機商品」這之間的落差顯示消費者對於本國有機認證的信心缺乏。

周澤江主席於本刊專訪時分享說:「中國的有機農業發展進程相對慢,是因為環境保護意識抬頭,所以開始有了有機種植的概念」1989年政府開始推廣有機農業,周澤江隨同政府官員一起到安徽、浙江進行第一次的有機茶驗證。直到1994年,中國第一個「環境保護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簡稱OFDC-MEP)成立,是中國有機產品事業的發起機構,也是推動中國有機產品事業發展的主力軍與核心力量,在國際上有重要的影響。OFDC致力於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產業政策、標準、實用技術、生產基地建設的規劃研究、宣傳、培訓和品質控制等工作,為政府主管部門進行有機產業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援,開創了中國有機產品事業的先河,目前在全國設有23個省級分中心和辦公室。

有機普及率仍需加強推廣
此外,OFDC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德國GTZ、德國琥珀基金、美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單位合作,開展了涉及全國各典型地區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有機產品的開發和品質控制體系研究、培訓和宣傳教育工作;先後承擔了中德政府合作專案「中國貧困地區有機農業發展」、「綠色和平資助專案」、「中國有機農業發展比較研究」等大型計畫;OFDC也參加了IFOAM國際標準委員會工作和IFOAM國際基本標準和準則的修訂;生態農業研究示範基地之一,江蘇省河橫村獲得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全球環境保護500佳」榮譽稱號。

出生於上海大都市,周澤江先生背景是自然地理,曾經任職於中國地質隊約12年,其中有五年在鑽岩,大量接觸農村地區,看到中國環境因為經濟發展面臨到的農藥問題。他說:「第一次的農村破壞是大型建設,第二次則是農藥」。1980年時進入「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就讀,希望可以加強提高重視生態的意識。因為中國的廣大市場吸引國外有機產業紛紛進駐,中國的驗證系統在2002年轉型,原本是帶著國外專家在國內進行驗證,後來直接外派到其他國家驗證。最高峰時期曾有31個驗證機構,目前維持大約23個驗證機構。2005年開始,驗證商品90%內銷,也開啟了中國有機市場的消費習慣。

有機3.0 期待台灣的技術整合平台
2004年,中國正式定立國家標準的有機立法,隔年成立「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CNCA)2012年更新條例。雖然中國蘊含無限的商機,但有機購買仍然是少數人的選擇,周澤江主席說:「目前消費城市仍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普及性不夠是因為個人理解程度不同,仍需要持續教育。針對有機產業的未來,若可以解決技術、貿易、行政管理的層面,便有機會成為成功的商業模式。

呼應「有機3.0」的未來趨勢,周澤江認為台灣有整合亞洲有機產業的能力和優勢,於本次活動演說完,立刻赴南韓為期24天的有機產業展The ISOFAR 2015 Goesan International Organic Expo + Industry Fair,看到南韓和台灣主辦方的積極,周澤江給台灣的建議是可以將技術經驗整合為一個平台,未來想進入有機領域的人無須再經過一番摸索之後,就可以快速累積經驗值。相較於中國的認證系統,台灣的認證標章更有說服力,如何找到供需的雙方,降低國際貿易的門檻,將會是推廣有機產業最大的助益。

台灣小而美的精緻農業及加工技術,為傳統農業帶來一線新希望與高價值。最明顯的幫助是可以提高就業率,從產地到餐桌,從鄉村到城市,有機農業需要高度密集勞力,若順利串起生產、供應、消費端,無論是低階技術勞工或是高技術專業人員,都可以在這一片藍海市場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參考資料

IFOAM ASIA
http://www.ifoam.bio/en/regional-bodies/ifoam-asia

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環境保護部有機食品發展中心

http://www.nies.org/jgsz/kybm11-1.asp

原文刊登於有機誌  2015.11月號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