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個人品牌匠心型農,小而美的冠豐蘆筍園,全靠網路銷售打市場


採訪/林珮芸
照片/官方粉絲頁

綠油油的蘆筍在中餐或西餐中都受到廣泛歡迎,適合日式涼拌、中式快炒,也適合法式料理擺盤搭配高級饗宴。然而台灣有八成的蘆筍仰賴進口,多從泰國為主,而台灣本地生產蘆筍目前以靠彰化地區為大宗,台南次之,而無毒有機生產的比例幾乎少有。

位於麻豆「冠豐蘆筍園」從2009年創立,一開始就堅持不施打農藥,以合理化肥及有機肥使用並用,盡可能保持土壤的純淨、健康、友善地球。農場主人曾冠維是1978年的新手農夫,從職業軍人退役後,曾經做過室內設計,最後選擇離家最近的土地開始務農。從完全不懂農業到已有穩定銷收產量的成果,全憑自己的毅力和媽媽的支持。


「台南縣市合併之前我剛好買下這一塊地,不大不小剛剛好0.27公頃,一開始也不是種蘆筍,是經過三年的實驗、調整後才找到綠栽培蘆筍的品項」外型斯文的曾冠維看起來溫文儒雅,但所有和他共事過的人一致認為他是「堅持到底」想做的事一定做到極致的人。對這位半路出家的農人來說,品牌=品質+品味+品德。

2009年,恰巧是全球金融海嘯的時候,當所有人對財務抱持保守態度的時刻,曾冠維卻以「創業」的心情一步步投資設施、田地、簡單屋舍和土壤。前兩三年均在摸索、熟悉環境階段。曾冠維說“大概用半年的週期去熟悉一種作物,一季一季地觀察“,確定方向是長期種植、高經濟、病蟲害少,便於管理,最後決定了蘆筍。




農場人力僅僅是自己和媽媽,一開始想著希望可以做到「自產自銷」,讓產品直接從產地到餐桌,蘆筍產期從三月(春筍)到十一月(秋筍),近八個月時間可以採收。採用溫室無農藥栽培,栽培的品種是本土「台南四號」。非蘆筍產期時,則在溫室外的露天區種植玉米筍,溫室和露天輪番照顧,同時種植綠肥養地,增加土壤有機質,三年前利用農忙之餘,報考嘉義大學開設的“農場管理學士班“,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生活忙碌而充實。

一開始以露天種植,發現天氣時常影響作物收成,因緣際會和朋友買了二手的溫室設備,於是一頭栽下溫室蘆筍的中規模種植。「種蘆筍不能生病,每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跪在土裡採收蘆筍,夏天溫室裡高達45度,所以一定要比太陽早起」。多數人吃過蘆筍卻沒看過蘆筍種植的模樣,高度介於120~150公分之間,相當於一個成人高。蘆筍是長年生長的作物,幾乎每天都都要採收(搶收),曾冠維笑說“每天的SOP就是一早起床,立刻下田採收蘆筍、分級整理,接著到學校上課,晚上經營社群網路行銷蘆筍“。



收成時必須蹲在地上,溫柔地尋找剛冒出新芽的嫩蘆筍,趁著被蟲吃掉之前採收、清洗、包裝,寄給消費者。以經營事業的心情照顧蘆筍,不捨蘆筍踏入一般通路,所以總是自己包裝自己賣,多銷到家庭、學校、團購。

每天固定以臉書與消費者溝通,讓遙遠的人也可以即時看到農場的實況,如此,目前幾乎全數在網上團購售出,配送的一箱貨裡會附上一張檢驗報告,時時刻刻與消費者溝通,社群上的照片告知了田裡的進度。曾冠維說“許多遠方的消費者不知道生長季,不明白為何產量較少、較慢,在社群網站中,他們可以知道作物生長的日記“。


「決定務農的第一年我幾乎在整地,因為決定不用農藥所以必須自己清除雜草。到第三年都還種不出東西來覺得很挫折,但是開始種蘆筍後情況好轉很多。我記得上課的時候老師說:精緻小農走的路線是,應對極端氣候的設施、有競爭力的作物、做自己的品牌」定期上課、與其他農友交流,學習到的知識直接應用。

曾冠維一開始的方向就確立不移,溫室讓他可以隔絕外界多數的病蟲害而不需要施農藥,蘆筍園裡養了專門吃蟲的綠繡眼,一片綠意中有蜜蜂、有蝸牛,雖然沒有複雜的生態系統,卻讓蘆筍可以安心生長。選擇蘆筍考量到的是穩定的生長期和屬於高經濟作物,最後以純手工方式包裝、貼上農場標幟寄至消費者手中。


十年前,決定務農,從零開始,謹慎地選地、整地、投入大量資金和心力,和媽媽兩人打造出一個小而美的蘆筍園,這些年來,不乏有人向他高價購地,但他堅決不放棄,“這像是祖傳的寶貝,如果賣掉我就離農“,十年後,小規模的品牌漸漸受到市場及同業的肯定,每年也有持續成長的業績,現在年收入可以達到一般白領上班的標準。其中曾冠維自行歸納出數個獨特的成功之道:

一、 選擇中產階級及其以下的客群。一般來說,有機農業品牌價格高,刻意挑選選擇高端人口,但曾冠維認為“金字塔中端以下人口更多,況且有機食材應該是一種親民的選擇“。主張讓更多人吃到品質好、價錢合理的安心食材,冠豐蘆筍園定價合理。

二、 不隨市場浮動改變價格,多數作物會因為市場的需求價錢飆漲或慘跌,曾冠維相信,蘆筍並不是家庭飲食剛需,無論是淡、旺季,他都穩定自己的價格,讓蘆筍成為一種餐桌上的日常。

三、 用心經營社群,找到團購的KOL,採預購方式,視田間生長狀況,定期開團購單,有效管理生產和銷售的頻率。目前約有六七成回頭客,多是四十歲以下的女性,為了孩子和老人的健康而選擇。



對於「有機」的概念很清楚,卻從來不標榜自己純有機,對以務農為生的小農來說,純有機
的代價太高,甚至送廠認證都是一件奢侈的事。「雖然我無法負擔有機認證,但是消費者在
意的事情我一定會盡力去做,我也拿到了吉圃園標章及無農藥殘留(ND)檢驗報告」,其他的
就靠自己和消費者的溝通。

十年前從室內設計公司離職後,決定買一塊田,第一個考慮的是附近不要用慣行農法的種植,堅持無毒安心的種植,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是看到一步步穩定的成長,成就感油然而生。採訪的期間巧遇中國年,他打趣說“為了採收蘆筍,我們除夕也沒放假”。


曾冠維的冠豐蘆筍園是一個典型的個人品牌成功案例,從農業門外漢,一步步堅持和學習,不間斷和市場溝通,建立與消費者之間零距離的關係。即便是只在網路上溝通,也是用心而貼心,目前田裡僅有兩個人,雇人成本高,品質無法把控,所以只能比別人更辛苦。但是這過程中滿滿的踏實感。

外人或許覺得他不夠聰明,可以選擇更快的盈利方式,但對曾冠維來說,選擇農業是想過一種有意義和簡單的生活。因為蘆筍園獲得衣食無缺的生活,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照顧母親也賺到生活的開銷,這就是最大的成就。而他的商業模式聽起不新奇,但卻是穩定而深耕的模式,永遠貼心地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為客人著想,務農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幫助更多人。





冠豐蘆筍園
台南市麻豆區方安正里方厝寮37之20號
聯繫方式good1234577@yahoo.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