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有機農業不是一種氛圍 專訪日本北里大學名譽教授 陽捷行


/林珮芸
photo/陳冠綸

環境土壤與有機關係
長期關心有機農業議題,相關著作多達30本以上,包括《農業、環境與健康:2007》、《地球暖化對於農業、環境與健康的影響評價與對策・適應技術:2009》等,近期出版新書【18CM的奇蹟】中文版,強調土壤的重要與科學。日本北里大學榮譽教授陽捷行(MinamiKatsuyuki)受邀2015亞洲有機樂活產業展「有機3.0翻轉世代 國際有機產業趨勢論壇會議」主講關於【環境土壤與有機關係】陽捷行教授雖然年長資深,但心境年輕有活力,無論是台上台下都散發一種幽默及爽颯的風采魅力。身為科學家專長是地球科學與土壤學,但因為有機農業的關係,時常以文化土壤學、文學、哲學等詩句來向人們說明土壤與生命之間的關係,不知不覺為生硬的土壤科學增添一抹浪漫的感性氛圍。

關於人類腳底下這18公分厚的土壤,究竟蘊藏了多少營養成分,滋養生態與農業,孕育出生生不息的地球;但卻因為農藥及化學肥料的破壞,地球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危機。新書【18CM的奇蹟】第一章介紹土壤的歷史,第二章介紹人類圈的開啟,第三章說明在土裡面的宇宙,第四章請讀者聽聽風聲、接近土。為呼籲世人對珍貴土壤資源保育的參與,去年聯合國大會達成決議,把125日定為「國際土壤日」,並宣布2015年為「國際土壤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oils)。土壤雖然只是覆蓋在地表上薄薄不過約卅公尺的一層物質(通常要更薄),FAO總幹事達席瓦(Jose Graziano da Silva)卻指出,生成一公分厚的土壤層可能需要上千年的時間,但人類施與土壤的壓力已超出極限,讓土壤功能下降,甚至完全淪喪。

文化土壤學 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
我們需要健康土壤幫助我們達成糧食安全和營養目標,因應氣候變化,確保全面可持續的發展。大地的呼吸包括土壤的呼吸,土壤圈囊括了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地殼圈,陽博士將之比喻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從土壤的健康預測溫度、海面、積雪。侃侃而談眼神炯炯有神,陽教授進一步以中國孔子哲學與希臘神話,強調人與土壤之間的關係和神聖性,土壤的健康連結到人類的健康,因此農業和醫學關係密不可分,所謂「身土不二」是陽捷行教授最重要的理論。於受訪時說:「農業的第一級產業是生產、第二級是加工、第三級是流通」。無論是相加或是相乘都是六,所以「農醫結合」的概念可說是農業邁向第七級產業的大躍進。

服務於北里大學時即花費十年時間,到世界各地考察關於農業與醫學之間的關聯,確認了在歐美及亞洲極少人提出這樣的理念,因此率先發起以農業(nou)、環境(kan)、健康(ken)為關鍵字的機構「公益財團法人農業.環境.健康研究所」,位於日本靜岡伊豆的農業大學,主要課程為分析土壤・食品・放射線。陽捷行教授搖搖頭說:「社會將一切二分法,親子、師生、文學和科學、食物和健康都被分離,但原本這些都是一體的」主張重新找回分離兩端的橋樑,土壤是最重要的媒介。過去於北里大學多是理論研究,但是到了伊豆的「公益財團法人農業.環境.健康研究所」機構,學生有機會可以實際操作,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長期受邀世界各地演說,陽教授認為農醫結合實踐最徹底的國家是泰國,因為物資貧乏,醫學不進步,因此大眾將飲食療法納入健康的療程。有機農業照顧到土壤的健康,也提供身心障礙者一個與社會連結的場域,對於生理與心理的助益都很大。

農醫結合的第七級產業
對於年輕人來說,上完農醫結合的課程通常會出現三種反應:有人覺得完全不能接受、也有人覺得理所當然這並不是新概念、也有人覺得值得推廣。三年前和日本佐久間醫生攜手研究,陽捷行教授私下透露,一些關於有機農業及產業的數據報告其實可信度需質疑,因為每個人對於「有機」兩個字的理解不盡相同。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有不同的歷史和經濟問題,無法一視同仁去討論。身為科學家必須要以精確的眼光看待,絕對不能說出容易誤導或是產生誤解的曖昧言語,他說:「有機農業如同大自然的包容萬象,有機農法裡有各式各樣的種植法」。

簡單歸類,在日本盛行的有機農法大約分為環境保護型農業、永續農業、MOA自然農法、綠健農法。最後一者的作法比較強烈,農友主張不應該給與作物過多水分,才能激勵農作的根部向下扎根,從土壤裡獲取養分。關於這樣的農作概念還有很多,統稱為另類農法,也是文化土壤學的精隨。分析日本的有機農業看似興盛,但佔總農地面積大約只有0.5%,而台灣有近1%的比例;歐洲以德國最積極推動有機農業,比率有4-5%。雖然法令及貿易法有助於推動有機產業,但各國的氣候與條件不同,很難以其他國家的經驗套用,必須要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模式,其中教育推廣是最重要的一環。

陽捷行教授曾經多次來台灣,很期待台灣可以作為亞洲有機產業的領導平台,在與台灣農委會及相關公部門接觸後,再度深思也許有機農業可以納入民主政治的範疇,民主自由的台灣接納度高,行動力強體制容易被改變,消費者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一樣大。陽教授最後語重心長地說:「農業不是一種懷舊的心情,有機農業也不是一種氛圍,必須要真正實踐」。但另一方面來說,大自然一點也不著急,所以人們無須急欲改變什麼,只要專心復育土壤,尊敬農業,有機農業的環境會漸漸改善,消費者的觀念也會漸漸提升。台灣身為有機產業的唐吉軻德,雖然不一定短期看到結果,但是只要持續不斷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參考資料

【國際土壤年專題】認識「國際土壤年」
http://case.ntu.edu.tw/blog/?p=20852

公益財團法人農業.環境.健康研究所
http://www.iame.or.jp/

原文刊登於 有機誌2015.11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