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七年級農夫種出在地的幸福感

文 攝影/林珮芸



屏東萬巒鄉的女孩農夫

【百大青農: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計畫】提供18-45歲的青年農民或團隊,從專業課程培訓、農地銀行媒合、農業育成輔導,到資金貸款及補助,目前已經甄選出第二屆,共培育兩百位青年農夫,其中一位是屏東萬巒鄉萬金村的陳詩穎,70年次,短髮大眼動作俐落的她,目前農場中主要是阿公、父母親、大阿姨、表姐和她共同耕作。

「阿公年輕時還自組農耕團隊,隨著季節從南到北插秧收割,幫人耕田,後來則在生鮮超市上班,購置的田都租給別人種檳榔,現在則收回來種有機蔬菜」,看似務農世家,但陳詩穎認為家族中有30年一大段的務農歷史消失不見,那是台灣經濟起飛、工業生產急速的時代。

「我們家族主要是經營超市,一開始我們在檳榔下間作地瓜葉,超市裡的地瓜葉都來自自家的農田,後來為了讓超市供貨量趨於穩定,就開始考慮投入種植多樣化的優質蔬菜,來補稍微天氣變化就蔬菜不足的缺口,也解決供貨量不穩的問題。」目前通路在全聯超市、一般超市、農產品網購團購平台銷售,也提供在地的赤山國小營養午餐。

小時候父母出外在台中工作,因此陳詩穎在台中長大,五年前回到屏東後曾在屏科大任職,後來因家族需要開始投入農業,一開始從農委會的『農民學院』開始上課,跟農會貸款搭溫室,家族一起務農並自產自銷。

地產地銷,活化通路合作

陳詩穎的「優活綠有機農場」,有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認證,共一甲的地是阿公傳下來適合種植的農地,自認比其他人幸運,土地取得沒有太大困難,靠著阿公的土地作押貸款,第一年因為沒有知名度,只想把種的菜賣出去,所以用一般生鮮包裝和慣行農產品一起賣,第二年後才自創優活綠品牌。和眾多通路合作,更容易接近末端的消費者,這才解決生產過剩而變為目前供不應求的局面,未來希望為土地發聲,集結生產者的力量,不靠第三方的平台也可以銷售,更重要是為農夫創造一個分享食農教育的舞台。

她笑笑說:「別看我阿公很會插秧,但他不會種有機蔬菜,一開始還偷偷拿除草劑除草,是經過很多溝通才慢慢接納有機概念」。現在阿公每天早上五點到下午四點開心地到農場幫忙,三代共同為家族土地務農的畫面相當感人。地產地銷無形中教育了當地的居民關於「有機農業」的概念。「赤山國小的自然課都在我們農田上,村庄的孩子也會跟媽媽說來我們超市買菜。」陳詩穎欣慰地說。

未來希望能守護家族的土地,集結更多生產者的力量,一起共同守護土地。




務農門檻=想過的生活
早上九點,屏東海豐有機專區大的田埂間,開始出現各班的農夫同學,有人來工作,有人來幫忙其他田地,合作社理事長交代著暑假快要結束,接下來要準備營養午餐的菜色,採收進度不可大意。67年次,外型高大壯碩的賴恆裕正構思著如何管一甲的田地。過去是電腦硬體工程師,做過形形色色的工作,覺得農夫最適合自己。「務農門檻高不高?那要看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處女座的賴恆裕緩緩地說。要是生活慾望不高容易滿足簡單的物質條件,那麼務農一點也不難。在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中心」工作時期,喜歡面對自然和動物,轉職前曾經到農場工作四個月,之後和太太討論之後,決定全職務農。

覺得自己很幸運,剛好承接上一位青農的二手設備,用低廉的價錢購齊一分地的溫室、農具和果樹等。在投入前將自己的財務狀況認真分析一遍,目前蔬菜主要通路是隨著合作社銷給屏東的營養午餐。去年菜葉生產過剩,有中盤商以低價收購,賴恆裕氣的寧願捐給慈善單位。考量到一個人的人力無法種植短期採收的水果,種檸檬是因為有生技公司有意契作,收購研發生技產品。「我在檸檬中間兼作紅藜」坦承一開始面對這麼大的土地有點恐慌,但是慢慢嘗試發現很有成就感,就算有時想偷懶,但作物會督促自己工作。


順利轉職吸引很多朋友的注意,大家紛紛打探務農的門檻。「我有一個朋友被我說服一起當農夫,現在我們會交換幫忙,有時候也會請朋友來這邊烤肉,這樣的生活很吸引人」覺得從農是一種享受生命的生活方式,最大的困難在是否得到家人支持。考取「農藥管理人員」證照,觀察到生產者和通路商之間有很大的距離,覺得要改變台灣農業的現狀,最好的方式是直接投入。農場取名為「乃粒農場」源自於「天工開物」一書中,第一篇就是講古早沒有農藥的時候,祖先如何務農。最大的夢想是有一天可以成為年薪百萬的農夫,這樣的夢想也許就是吸引毫無經驗青年務農的最大誘因吧。



有機市集推廣青農收成
農場名稱「大自然農場」位於陽光普照的屏東,從小在九如農村長大的張傑雄,今年三十歲,務農經驗四年,因為孩子出生後開始關心食安問題。務農前曾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關注教育、社會議題,也常上街遊行。返鄉從農後,他的目光聚焦在土地上,並積極參與在地農夫市集「屏東縣南島有機農產品經營協會」,是一群支持及熱愛有機農業的人士,成員包括從事有機產業相關之產銷、貿易、驗證、研究、推廣工作,以及有機產品消費者。以為促進有機產業之永續發展,以建立「生命、生態、生活、環保」的有機農園為宗旨。

上一代阿公種蓮霧、爸媽種蜜棗,但他自己並沒有太多田間經驗,繼承爸媽經營的有機棗園,同時也不斷尋求更友善環境的作法,和父母之間曾經多次理念不合,例如父母覺得應該讓果樹多施點肥;但張傑雄認為作物有自己的韌性,會努力尋求需要的養分和水分,因此自行尋找種植不用塑膠布的方式。種植(驗證)總面積0.5516公頃,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認證。主要種植有機蜜棗及間作部分短期蔬菜,因為蜜棗是冬季短期作物,所以必須開拓其他經濟來源,蔬果琳瑯滿目,包括木瓜,包心白菜,玉米,甘蔗,甘藍,芒果等,所有的種植過程及作物皆已通過CAS有機驗證。主要通路為棉花田有機商店、南島有機農夫市集、里仁有機商店。每周固定到市集擺攤希望教育消費者對於有機食品的認識。

炙熱的南台灣更適宜年輕農夫的發展,友善的土地分租制度,緊密合作的社群(市集、合作社、團膳)讓毫無銷售基礎的年輕人無後顧之憂,雖然地處於農業大城,面對慣行生鮮的競爭,但有機蔬果仍然是超強品項。這群青農在意的不僅僅是收益問題,他們更關心土地正義,政府政策,台灣未來的農業處境。他們不抱怨多用自己的力量證明,青年可以務農,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可以爆肝,但為自己喜歡的事努力,一切可以衝。


優活綠有機農場 陳詩穎 0926226643 屏東縣萬巒鄉萬金村建興路80

乃粒有機農場 賴恆裕0916800824 南臺灣屏東海豐 粉絲專頁:非耕不可

大自然農園  張傑雄 08-73925250978-579003

屏東縣九如鄉東寧村九如路二段32288




原文刊登於 有機誌 2015.08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