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竹藝燈籠漫慢遊 小鎮元宵慶團圓-2015國藝會線上誌 元宵特輯


/林珮芸

竹藝新面貌
提到元宵節,第一個映入腦海的畫面,是小時後提著可愛的小花燈,在黑暗中抱著既期待又興奮的心,跟著大人前進的回憶;提到竹山,想到的是孟宗竹和竹山果菜市集盛裝蔬果的竹編籃。竹山的竹藝隨著時代的流轉,曾經茁壯、興盛、凋零,現在僅存的是不復往日風采的竹工藝、工廠和年事漸高的老師傅。「天空的院子」民宿、「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深思著,如何讓竹工藝的產業復興,讓更多新鮮的活水注入,為竹山帶來新印象、新氣象。「元宵節的象徵是團圓,我們想找回一種圓滿的可能性,現況可能不盡完美,但是我們希望用新的語彙找到祝福」大學畢業即返鄉創業的何培鈞說。

何培鈞談的是夢想,卻用最踏實的方式實踐。民宿「天空的院子」在網路上傳言,是中台灣最美的民宿。創業邁向第十一年,在還沒有「文創」一詞出現的時候,就用自己的方式定義台灣的「軟實力」;從未到一般公司行號上班的他,靠自己的摸索,發展出一套前未所見的文創商業模式,成功吸引企業的矚目,2013年因為「小鎮文創」的名號,吸引了九萬名觀光客,為老化的社區帶來無限商機。

熱點活動不停歇
「可能是因為自己創業,竹山是自己的家鄉,我們總是第一個從產業面著手,希望不只是辦活動吸引人潮,未來也可以直接回饋故里,讓小鎮的經濟體可以慢慢復育」。「愛竹山 慶元宵」是國藝會持續推動【燈燈鄉印‧元宵采風】計畫之一,主要是結合地方特色創造文化創意深度、廣度,承接傳統與創新,接軌世代交替的橋樑。由小鎮文創提出的計畫內容包括有: 邀請在地居民共創地景影像藝術、製作竹燈籠、元宵夜跑、廟口猜燈謎等系列元宵活動,讓小鎮不只白天熱鬧,晚上風華更勝。

在竹山深耕七年,終於吸引到第一位35歲左右、返鄉創業的新生代導演葉宥豆(以下簡稱豆導)。小鎮文創善用每一次活動的力量創造下一波文化累積的養分。甫忙錄完大大大小小活動,特別是「竹山青年光點論壇」的何培鈞說:「元宵燈會活動我們希望留下一個紀錄,所以請豆導拍攝一支劇情片,間接行銷竹山的特色路線,等活動結束至少還留下一個美好的影像紀錄」。小鎮文創指的是微電影【為愛竹山】也在元宵活動當天播放;元宵夜遊路線2.2公里,從克明宮出發,繞行打鐵店、防空壕等七角頭區域;返廟後用竹燈籠組裝「愛竹山主燈牆」,還有猜燈謎等活動,點亮竹山元宵夜。




民俗慶典 小鎮祝福
「手竹燈籠」則邀請在地竹工藝老師,深入學校教導親子共同製作竹燈籠,結合傳統竹文化與流行「手感」DIY,做出獨具意義的元宵燈籠。何培鈞語重心長地說:「竹山中學以前是有工藝科的,老師們很多都是從中學開始就學習傳統工藝,但是現在學校幾乎不教了,所以趁著這次元宵節的活動,我們請老師傅到學校教,讓孩子提著親手做的竹燈籠出遊」不只如此,「愛竹山 慶元宵」活動中規畫,提花燈的路線預計穿梭大街小巷,以集結群眾的微弱光暈,照亮許多平時被遺忘的角落。讓歷史、古蹟、竹子和下一代孩子重新有了連結。何培鈞對竹山未來抱持樂觀的希望,雖然現實還有許多不完美和失落,但是藉由一點一滴的進步和努力,缺了多角的拼圖也可以慢慢邁向圓滿,這和元宵節「團圓」的精神不謀而合。

小鎮的資產是人情
「文化和錢沒有直接的關係」,創業前曾經深入分析南投竹山民情的何培鈞發現,當地的茶農絕大部分是有錢人,住大房子、開很好的車,但是不願意將古厝整修,做更有意義的事;當地貧富差異大,沒錢的人種檳榔,雖然被外界認為不環保,但這是村民唯一可以維生的方式。外配新娘多,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很快面臨危機,何培鈞回到故鄉最想做的事,是重新復育一個適宜人居,讓年輕人願意留下來的就業環境。

文創工作是最容易親近生活的媒介,和年輕人每週固定兩次去廟口慢跑、舉辦當地青年論壇,一起討論竹山的未來。「天空的院子客源穩定,不分平假日幾乎是滿房,所以我有更多時間可以在小鎮走走看看,觀察哪些是我們可以做的事」現在的何培鈞將更多心力放在挖掘重新和小鎮對話的方式。過去老人家喜歡聚在廟口聊天,所以以現在最夯的路跑(夜跑)串起人、事、地的場景回復。固定的路跑讓年輕人真正認識竹山,而竹山耆老也不吝招呼這群對竹山有熱情的稚嫩面孔。「愛竹山 慶元宵」中猜燈謎活動將在竹山廟口舉辦,重溫舊時光動腦猜謎的單純美好。「愛熱血-元宵夜跑」則與在地路跑團隊協力舉辦,打造創新的在地廟口夜跑。




戶外電影院 & 星光大戲院
「竹山的戲院倒光了,但沒關係,我們到廟口放電影像是回到蚊子電影院」何培鈞用樂觀且堅定的語氣說。元宵夜跑讓親子闔家之間有機會全家出遊,提著竹燈籠漫漫探索竹山,和平時的速度感不同,竹山小鎮有了表情、心跳,藉由元宵節的悠悠燈火,踏出的每一步心都是暖的。經過七年以上的深耕,竹山在年輕人之間成為火紅的話題,小鎮文創希望發揮青年最大的改變力量。「以前都是公部門在做行銷、推廣,每位專家講的很片斷,一般人對竹山的印象還是很模糊」,何培鈞下一步是開發類維基百科平臺,邀請所有人一起來為竹山寫歷史,公開透明的共筆數位平臺,幫助竹山的輪廓更加清晰。

承接工藝與傳承,串連自然與人文,小鎮的步調可以緩慢、可以加速,如何守護過往的智慧不將歷史一筆抹去,如何訴說竹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動人的故事,「小鎮文創」地方行銷每一階段都有重大任務。累積小小的能量像是元宵竹燈籠散發的微光,集結就是強大的力量,仿若是熊熊火炬、欣欣向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