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試片室>法國愛情哲學 電影【日安可頌】


/林珮芸

原以為這是一部關於歲暮年終,討論關於老年議題的電影。不是嗎?一位年紀大到無法照顧自己的獨居老婦、一位剛剛送走老母的看護。故事場景發生在花都巴黎,兩位女性主人翁卻來自東歐小國愛沙尼亞,從頭到尾都在仰慕法國巴黎,也難怪據說本片在日本票房熱烈,因為這完全是一部以愛情始、以愛情終的法式電影,濃濃的曖昧與寬宏的人性,在慾望與豁達中收買影迷想窺探私密的心。大雪紛飛的愛沙尼亞,心碎的愛情向女主角安襲捲而來,面對已經離婚卻糾纏不放的前夫,安只想將所有心力放在年邁的母親身上,從沒想過自己的幸福。

這樣的場景多麼熟悉,在邁向高齡化的社會,無論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幸運的是,你都有一對年老力衰的父母得供養。青春逝去是上帝給人最大的殘酷,澎湃的靈魂鎖在無力的軀殼,面對一步步接近死神的等待中,渡日如年。照顧者安等著母親的離去、母親等著蒙主寵召的那刻,心照不宣的默契誰也不敢打破。這是典型一般人對於死亡的心情。

但巴黎人不同,法國人就是有這樣的本領,飾演老婦的法國傳奇影后 珍妮摩露可以在似母子關係中,發展崎嶇的愛情關係。雍容華貴的女王菲達,擁有一切,財富、智慧、任性、離經叛道,在人生最後一段的舞台上,她甚至貪心地想要擁有愛情。姐弟戀在她身上一切理所當然,只是她忘了青春是殘酷的,無法擺脫她的情人,也無法忍受她陰晴不定的尖酸刻薄。為了讓自己心情好過一點,史蒂芬千里迢迢從愛沙尼亞請來專業看護,希望可以擺脫皇后的糾纏。

故事平淡,情節樸實,同其他法國電影相似,大量的對話和大量的日常瑣事,對照出女主角初訪巴黎的悸動。人滿為患的艾菲爾鐵塔、時尚精品、美食品味,導演透過菲達的一言一行,張顯法國文化的地位,例如「一定要到烘培店買最好的可頌,超市的可頌像塑膠不能吃。好的可頌和上等的茶,是一天最大的也是最終的動力」,對貧窮的愛沙尼亞人來說,這是難以高攀的奢華。菲達過去是合唱團團員,卻不再和同鄉往來,將自己鎖在孤獨的城堡,只因為她相信愛情。婚外情或是一夜情對她來說是法國女人生活的選擇,而死守倫理和道德的愛沙尼亞人,對她來說,像是鄉下人一樣不可理喻。

是不是所有法國人都這樣?我們無從而知,但是年老背後代表始終堅信某種信仰,這種信仰無形中將你與他人區隔,如果不是和一般人相同,就代表被一般人排擠。知識份子菲達只能在書中找尋自己的答案,沒有親人也沒有兒女,堅毅冷酷的心只能透過折磨他人得到快感,卻不知安早已歷經人生中最大的苦難。菲達期待她反抗衝突,但安很多時候只是静靜地看著面前無理的雍容婦人,欲言又止,無息離去。

和委託者也是男主角的史蒂夫多次言商後,她以局外人身分看出問題癥結,但也不經意一腳跌進愛情的迷宮。菲達教會她找到那個令人心動的男人,不顧一切地獻給愛情,但同時她放不下對菲達的牽掛。最後一幕也是導演最厲害的地方,當安準備向史蒂芬道別時,最後一次的纏綿被輕輕帶過,如羽毛般地勾人臆測,究竟兩人之間的曖昧是什麼?更令人禮敬的是菲達的豁達與包容,那是真正的愛,一種超脫世俗、男女之間的愛。這一點我不得不佩服法式愛情哲學。

(作者為資深藝文記者)
原文引自 
@simple愛特簡單生活工作室 
atsimple.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