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一股穿透地景藝術的新農風-2013台北美術獎首獎,黃博志【500棵檸檬樹】


/林珮芸
photo/台北市立美術館

藝術家不再將自己關在象牙塔內,越來越多的現代藝術家將社會議題融入創作,見證文化、歷史的脈動。甫於當代藝術館展覽結束的環境議題裝置藝術,藝術家黃瑞芳代表台灣參加「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吐瓦魯國家館」的作品「命運‧交織─黃瑞芳與吐瓦魯的對話」,用不同面貌的中國風造型企鵝,指控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危機;在都市生活的人類,可以假裝看不見被拋棄後垃圾的去處,但在很短時間內,這些汙染將會抵達地球的極地,改變企鵝的生存環境。一隻在北極冰山旁上吊的企鵝,不是自殺,而是為人類所殺。將企鵝結合兵馬俑造型的雕塑,藉由兵馬俑作為秦始皇前鋒鬥士之概念,轉化成極地物種無奈地作為現代人類文明發展下之前鋒鬥士的情狀。這是相當嘲諷且批判的創作概念。

反之,2013台北美術獎首獎,黃博志【500棵檸檬樹】以關心農業、邀請500位民眾,一起用兩年時間參與的行動藝術,獲得評審一致認為,此行動貼切反映台灣時事,用積極且具體的行動表達對台灣農業的關心與鼓舞。【500棵檸檬樹】在北美館展覽期間,招募500個人,每人捐出500元,讓藝術家得以回到休耕的土地種植檸檬樹,認購的人2年後也會拿到一瓶檸檬酒。

500棵檸檬樹】是黃博志以親身的經驗,看見母親的離農,台灣長久以來農業的頹靡不振,所引發的省思。黃博志說:「看到桃園觀音鄉老家與新竹新埔、關西3個地方,有4位農夫因不同理由而停止耕種,感到很心疼,希望為他們做一點事。」參與者買下一個酒標,意指贊助一個台灣農業品牌的建立。1980年出生的多元藝術家黃博志,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過去以影像、多媒體等媒材,以裝置藝術及行動藝術為主,傳達出藝術家入世、參與社會運動的方式。



近年來透過創作探索農業生產與民生消費的關係,曾與春一枝、可美特等品牌合作,製作冰棒和番茄汁等。《湯姆男孩的紅眼睛》The Red Eyes of Tom Boy系列作品是他與可美特公司(comat)合作,限量生產的一罐健康有機番茄汁,透過漫畫標籤讓消費者清楚知道產地、生產者、品種、加工地、加工流程和產銷成本等資訊,挑戰資本主義商品的不清不楚。正如同裝置藝術家黃瑞芳所說「現代藝術正吹一股生態風」環境藝術(eco art)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幾乎沒有一樣商品不可避免被質疑「是否造成對環境汙染」的問題。

國際碳排放的法令已經在歐洲正式實施,未來也將適用於亞洲等發展中國家。【500棵檸檬樹】不消極地看待農夫棄耕問題,相反地,以清新好感之姿,邀請參觀者用小額募資,贊助台灣農業品牌。旺季盛產的檸檬也許一顆不到一元,但製成檸檬甜酒的經濟效益更高,農業與文創在此優雅結合。曾經受邀企業贊助之「藝術在山左右」活動的黃博志,善於用社會學概念將民眾融入作品之中,大型裝置藝術也許會結束,但民眾因為作品互動得到的嶄新經驗,卻永遠不會忘。環境議題與藝術之間究竟該如何對話?唯一的解答是,兩者都在現代生活中缺一不可,同樣關鍵,同樣需要你我的關注。



500棵檸檬樹】展覽
2013/12/25 - 2014/03/16
週二至週五:13:00-17:00(單日限量三十名)
週六:13:00-20:00(單日限量六十名)
週日:13:00-17:00(單日限量三十名)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B1視聽室外
開放時間內,每個整點後十分鐘領取號碼牌,提供7名觀眾試飲。手工釀造限量供應。藝術家也想藉此和參與的民眾有對談的機會。

原文刊於全球華人藝術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