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攝影/林珮芸
改良農具讓工作好做
「這是育苗播種盒,以前育苗光看著一個個黑色的小孔,不久眼睛就花了,這個螢光綠播種盒,讓種子可以輕鬆落入土裡,已經改良過好幾版」英國博士農夫李法憲,63年次,真正務農時間三年,過去毫無農業相關經驗。擔任外商人力資源顧問多年,始終關心弱勢族群的議題,為了家庭和夢想,和太太討論後,終於決定辭職,並將所有積蓄投入有機農業。秉持著喜歡研究及實驗的精神,從農改場開設的農民學院課程習得務農所需的知識,但還是希望多點變化,所以會想著怎樣可以做得和別人不一樣,設備如何可以更符合經濟效益。
「我一開始承租高雄橋頭中崎有機農業專區的土地,但是那邊擴地不易,土質也比較黏重,不利蔬菜的生長」所以將重心移往高雄蔬菜生產重心「梓官區」,在那邊另起爐灶,去年十二月在新農地完成了6座面積共2.8分的溫室設施,李法憲利用年齡優勢,以及展現對有機農業無比的熱情,打動附近的地主願意將土地出租給他,面積加一加可以將近二甲。從一個人種植五分地,覺得自己相當渺小,到現在和一群對有機農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農產運銷合作社,主推學校營養午餐和團膳的通路,目前銷售成績穩定成長。
所成立的合作社在高雄市轄區內,所有類似的合作社組織年度評鑑,取得甲等的優異成績,也是所有標榜有機農產運銷合作社當中,唯一一個甲等的績優合作社。行有餘力李法憲和社會福利機構合作,提供工作名額給數位精障員工,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與外界接觸,並希望將來可以解決缺工問題。
一個人也可以修理的溫室設備
「因為對於社會弱勢族群的關心,我期待未來可以有機會落實社會企業,但更多時候我也想著一個人可以獨力完成的工作」七月的溫室蔬菜產量不多,李法憲密集地在六間溫室中來回,確定溫度不會過高,而屋頂的「分段遮光網」令人眼睛一亮。一般溫室設備成本高,包含了自動全面遮光網,但熱愛DIY的李法憲用低廉的費用,親手搭建了一面面獨立的遮光網,操作簡單,修理費降低,目的是希望可以降低青年務農的門檻。
「務農很有趣,很多事沒有標準答案,十位農夫可能會有十一種種植方法,有機農業充滿太多的可能性」熱情滿滿覺得終於找到人生志業的他,在務農前發揮創業家精神,將各種風險評估一番,幸運的是認識一群從事有機農業的農友,銷售產品有穩定的通路,所以願意勇敢築夢。他分析說:「合作才是力量,農業不只有生產,還必須有很多支援系統,如行銷、品牌、物流、包裝」,擁有商業頭腦,對李法憲來說,真正的門檻是土地、資本、人力。原本父母相當反對他務農,育有兩子的他感謝太太的支持鼓勵,深深認為每一種行業都辛苦,但重點是「熱情有多少」。
訂購前必須先認識生產者
主張地產地銷,面對一連串的食安風暴以及消費者對有機蔬果普遍存在的不信任感,他希望消費者可以親自到農場聽他親自上課,彼此認識,他主張唯有縮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鴻溝,有機農產品才可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從前在橋頭時我做過宅配,但是那樣的產銷關係不易維持,不認識蔬菜生產者,就算貼上CAS有機標章大家還是會懷疑」。
受訪後馬上要趕去國立岡山農工向台灣未來的農業新血進行一場經驗分享,一方面想瞭解農校學生的想法,一方面希望招募更多相關背景的青年加入有機農業的行列,因為如果連零經驗、零背景的博士農夫都願意,更多的青年一定也可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