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鹹酸甜的土地滋味-「台灣文學館的-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


/林珮芸

不久前帶著遠道而來的朋友去了台南的十鼓糖廠文創園區」,門票不低,我一邊嘟噥一邊睜大眼睛觀察這個由糖廠轉型的空間,究竟如何吸引大量的觀光客。建築師朋友專心地看著日式糖廠建築細緻的設計細節、旅法多年的風格女孩則開心地在綠意古宅中穿梭捕捉鏡頭;而我慢慢走著,企圖在一片喧鬧鼎沸中尋找百年糖廠的舊時靜謐。日式糖廠在我們生活中不算陌生,許多知名的藝文空間承襲糖廠的倉庫空間,搖身一變成為時髦、混搭的小資調調。咖啡店、小酒吧、手工藝品店、餐廳、書店、文創商品店整個空氣中瀰漫一種甜蜜適合打卡的美好滋味。

追尋台灣勞農文化不可不窺日本殖民時期的鄉土文學,1930年正是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為農民發聲的〈流離曲〉、鍾理和、鍾鐵民、楊逵、洪醒夫、鍾肇政及吳晟用詩、用文學,寫下邊緣人們勞動生活情景。於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展出的「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是少有博物館放下菁英的驕傲,謙卑向土地彎腰的深度文學展。作家和農夫之間僅存著隱晦的一線之隔,讀書人拿的是筆、農夫扛的是鋤;知識份子讀的是萬卷書庫的思想與文明、而勞動者一生嚐盡現實只為守護腳下的即刻生存。

1920年,台灣進入風起雲湧的時代,新文學運動興起,關於人和土地、關於社會和體制、關於台灣和異鄉,作家用無數個小人物的故事串成長長的歷史。在一片整齊劃一、炙熱、空氣中散發溫暖蔗糖香的南方,勞動者以有限的肉身投入時代巨輪。小而美的展覽,展示精緻的作家手稿、獵人作家亞榮隆‧撒可努的勞動工具、顏水龍手繪製紙圖等文物、工藝家顏水龍於1940年代親手繪製的製紙圖、楊逵《新聞配達夫》僅存的原稿、賴和的詩〈流離曲〉手稿。

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是【時代進步向前走,人民幸福在哪裡?】訴說的是日本企業大舉入侵農村,設置大規模的新式糖廠與雇工農場。然而隨著工業化,台灣瞬間從農業的米、糖輸出國成為工業代工國,糖廠的功能微弱,產業經濟巨幅變化、土地政策改變,傳統的勞農階級跟不上時代的拋棄。一種汗滴禾下土的鹹、說不出無奈的酸和過往甘蔗的甜,交織成台灣的勞農文化,而追不上洗牌的歷史廠房,就成了年輕人以消費憑弔的緬懷。

簡介
林珮芸,現居臺南,愛特簡單生活工作室,邊寫字&邊旅行;邊交朋友&邊一個人冒險。養了一隻可愛的黃金柴犬。

展覽資訊
策展人: 王嘉玲
展覽名稱: 山海地土的靈魂──勞農文學特展
展覽期間: 2015123日起,至624日止

地點: 台灣文學館1樓展覽室B

原文刊登於 小日子 享生活 雜誌 2015.04月號  專家推薦


【4月號No.036期 小日子2015.04.01上市】─「私廚餐桌」

新店山上有法式北非的家常味
走進百年古屋吃手路菜
坐在鄉村院子 享用泰式私房料理 
以當季食材 發揮大地的極致風味 
用阿嬤種的紅皮土芭樂 做成醬汁入菜 

4/1新刊上市⇒7-11、全家、誠品、博客來、讀冊生活、金石堂、何嘉仁、法雅客、紀伊國屋......等都找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