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以愛之名-非洲海地樸門生態村



/林珮芸

地球沙漠化
非洲海地(Haiti)一個貧窮的村莊,50%社區人口在炭工廠工作,靠此維生送孩子去學校。全村主要經濟來源是砍樹製煤,多年下來,把所有看得見的樹木都砍光了,甚至遠村的人也覬覦這邊所剩不多的樹木,留下最後一片貧瘠荒蕪的漠地,「廢地」(wasteland),是它的名字。根據《自然》雜誌發表對亞馬遜流域的生態系統的研究結果,雨林面積減少:每分鐘消失6個足球場;非洲人們為了經濟發展而砍伐叢林,燃燒天然森林,加速沙漠化的形成。

位於海地的「薩達那森林」(Sadhana Forest Haiti)及當地社區Anse-a-Pitre,存在著複雜的政治問題,充滿各種衝突與經濟對立,是最不可能合作的地方,多年前一群草根性社區工作者進駐,慢慢引進樸門生態方法,教導當地居民首先復育自然環境,藉由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對立,現在這邊成為最不像非洲的地方。2003年印度薩達那森林社區的成功,非營利性組織協助當地,種下25500株樹木森林,種類超過160種,所以有了海地生態重建的計畫。海地薩達那森林社區是印度薩達那森林社區的姊妹計畫。

紀錄片《有一天,一切將成為無價》
2010年生態重建計畫降落在海地,相較於國際的救援計畫,這邊屬於更為偏遠且少人關注的地方。一群因為印度計畫而組織成的志工,選擇來到海地實驗,投入大量的愛及能量,希望做的不只是三到五年的救援計畫,而是可以永續居住的生態村。一開始只有不到十位的志工,但現在一年平均有1000名志工,短短時間,已經看到生機盎然的成果;更令人驚訝的是,來自國際的青年志工,改變了當地居民對海地的想法,讓他們相信,只要透過精密的設計,因地制宜的樸門技巧,不但可以節省開支,還可以改變孩子的教育問題。

美國紀錄片導演Joseph Redwood-Martinez長期關注生態村的發展情況,曾經探訪過美國、紐西蘭、法國、土耳其、印度、比利時、德國,甚至是巴勒斯坦的國際生態村,發現海地薩達那森林社區是最獨特、複雜且活力充沛的案例。因此在2012年五月到八月期間,將與當地志工生活的影像,剪接成紀錄片《有一天,一切將成為無價》(One day, everything will be free),紀錄海地薩達那森林社區的開始與過程。在影片中,導演不斷用外國志工與海地人的對話,討論許多關鍵的問題,兩者之間形成有趣的辯證,讓觀眾深度思考,幫助與被幫助之間微妙的關係。




樸門農法幫助非洲找回消失的樹種
如同所有貧困的鄉間,經濟決定孩子是否可以到學校就讀。在海地大部分的孩子還處於吃不飽沒有衣服穿的困境,而國際間大量的救援計畫,早已讓當地居民習慣接受援助,大批的二手衣物被送到當地,但更多時候是因為不符合需求而造成浪費,例如由西方國家捐助的衣物中,就包括了許多帽子、圍巾、毛衣等,諷刺地是,這些不實用的衣物讓海地看起來更像生活在貧民窟的垃圾堆上。因此海地薩達那森林社區計畫,希望找到一個便宜、實用、簡單的方法,讓人人都可以參與重建計畫。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樸門系統」(Permaculture)

根據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協會的定義,簡單說來,樸門其主要精神所在就是發掘大自然的運作模式,再模仿其模式來設計庭園、生活,以尋求並建構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點,它可以是科學、農業,也可以是一種生活哲學 和藝術。建築師、社區規劃師、農夫、經濟學者、社會科學家,甚至學生、家居者或園丁等都可以循它的精神和設計原則,各取所需。於是海地薩達那森林社區計畫第一步,就從種植本地傳統樹種開始。CHOKOGU曾經是海地代表的樹木,當地語言意思是「巧克力味道」,又名巧克力樹,飲用風味就像是咖啡或是巧克力香郁。然而在沙漠化之後,幾乎再也找不到CHOKOGU的蹤影,本地的樹種消失了,現在要重新復育。

國際志工向部落長者學習
看著這群白皮膚黃頭髮的志工,以不支薪的形式在社區幫忙,海地人百思不得其解。受訪中的海地人說:「工作卻不領錢,對我們來說就是奴役,為什麼會有人自願來這裡當奴隸?」;然而資深志工JOHN笑笑說:「我們不是在工作,我們是在服務。重建森林系統,首先必須要了解海地的地理環境特色,因此社區的老人家成為工作坊的帶領者,所有的志工與當地的孩子,和村莊的長者重新學習。有人不免會問:「樸門系統不是新式的知識嗎?」對老祖先來說,人類只有與自然合作才可以永續生存,樸門理論中的知識不過是提醒人們重返敬重土地,並沒有任何被遺忘的東西(NOTHING IS LOST)

志工率先帶領居民徒手蓋房子,用海地的泥土捏成一塊塊土磚,豁著水與汗,一點一滴建設著;依地制宜設計出海地的爐灶,泥土製爐不但可以節省熱能,更可以減少使用木炭,讓砍樹機率降低。所以的孩子都來幫忙了,
泥土製爐很辛苦,但志工試著用設計解決問題;因為初次設計,所以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去實驗、摸索,但之後肯定會改變當地人的生活品質,降低金錢的需求。建好了爐具與房子,大家看見具體的改變,更相信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椰子殼上戳個洞,馬上變成環保水龍頭;竹製戶外浴室讓大家有機會可以清潔沐浴,流出來的水順便灌溉菜園;戶外的植物通通可以食用;在沙漠中水是最珍貴的資源,人為造成的沙漠化,應該由人類來彌補。




免費經濟讓一切成為永續
《有一天,一切將成為無價》影片中,國際志工省思,從前付出幾百元美金的學費,參加所謂的樸門系統PDC認證,是否真的需要花費高昂的學費,學習理論並只能應用於城市中。相反地,在海地的貧瘠土壤上,一樣可以用親身的體驗,發展出實務的樸門系統。沒有什麼是新的技術,全部都是遠古的智慧。海地計畫的過程將速度放慢,真實操作。然而當地人誤以為種樹計畫可以為當地人創造工作機會,對國際志工來說,這並非他們的原意,一旦外部救援系統離開,海地又重回貧窮困頓的情況。應用樸門系統,看起來不能創造就業市場的經濟效益,但是生活可以很永續持久;給魚吃不如教導如何釣魚。生態村希望可以創造出非主流的貨幣價值。

免費經濟是一堂無價的課,只有付出不期待收益。傳統的經濟體系讓一切都貼上價格的標籤,但價格代表的是買方可以承受的金額,而非實際的價值。免費代表豐裕,實際上是更富有的,分享、信任是海地可以自給自足的方式。沒有什麼比看到一片荒蕪的土地長出茂密的森林,令人感到充實、 快樂。海地薩達那森林社區不只是一個種樹計畫,而是藉由一個自然學校 ,讓國際志工和當地人相互學習、實驗、體驗、經驗。對外國人來說,也許這是個富有意義的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對海地青年來說,卻是個腳踏實地、重新認識自己文化根基的機會。

巧克力樹會長大,故事會一代接著一代傳下去,孩子會在這片森林下玩耍、爭吵、嬉鬧、活動,海地的經驗帶給我們無限美好的想像和希望。

原文刊登於有機誌 2013. 08月號
photo credit Joseph Redwood-Martine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