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到底有多少個第一名?
星期六早上十點,清秀素顏纖瘦的26歲女孩,走進位於師大附近的日楞咖啡,馬上就有一桌的夥伴熱情地擁抱問候,她是施詠晴,曾經任職於金融業,擔任股票分析師,年收入超過百萬。從小求學、就業一路順遂,畢業於台大財金系之後,進入人人稱羨的外商公司,工作約兩年多後,在心底一直有個聲音,提醒自己這並不是未來想要的人生。
我的求學過程一直很幸運,在一路競爭的過程中總是脫穎而出,曾經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妳很優秀,但還可以更好」,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所以壓抑了內心真正的想法與熱情,努力成為父母與師長期望的角色,但是對於人生仍然有許多的疑問與困惑。身為家中的獨生女,父母對我的期待很高,我也沒讓他們失望的一路就讀北一女、台大財經系。大一很努力地拚成績,之後暑假到大型外商公司實習,畢業後順利到金融公司工作。我也不清楚這是不是我想要的,但是因為害怕輸或是得不到的感覺,所以拼命往前跑。公司身邊的人享受著優渥的物質生活,但其實並不快樂。我當時的薪水很高,高到一般同齡的人無法想像,但是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總會自己反省著「我真的有資格拿這些薪水嗎?我的工作有意義嗎?」
對自己以及對生活的恐懼讓我變的怪怪的,感覺生活哪裡不對勁,但是說不出來,因為每天工作時間很長,還沒時間想就累地睡著了,隔天再匆匆地去上班,工作有假期的時候,也只會選擇可以放空躺著不動的海島度假。所有人都跟我說沒問題,是我自己像太多,但是是真的嗎?直到有一天,我在FB上看見「以立國際志工服務」的一支短片,那是一間彩虹教室的故事,以立的志工親手為當地學校蓋的教室,從一片荒地到孩子在裡面真實上課,彩色的建築,打從心裡的笑容,被改變的生活,一幕幕讓我感到詫異驚艷。秉持著工作的敏銳度,一開始我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直到和以立國際的共同創辦人深聊,於是趁著12月的假期,加入了柬埔寨的志工營隊。
柬埔寨志工旅行改變的人生
短短五天,卻徹底改變我的生命。營隊所在之地是Siem Reap(暹粒),也是觀光景點吳哥窟附近的社區,亮麗氣派的觀光大街旁,一線之隔的地方,卻是一個難以想像的貧困之地;然而物質的缺乏並沒有降低當地人樂天知足的習性。從前很難在工作中得到快樂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志工問一名婦人說,什麼是她最近發生最快樂的事?柬埔寨婦人想也不想地回答「就是我先生回家吃飯,全家一起吃晚餐的時刻。」如此簡單唾手可得的快樂,是台灣年輕人無法想像的答案。當下我暗自決定離開原本的外商公司,不願意再拼命為有錢人賺更多的錢,而世界的貧窮問題,在我腦中久久不曾遠去。辭職那段過程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時候,與父母的冷戰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我記得那時爸爸有半年時間,生氣的不跟我說話。
辭去工作後其實也不確定下一步的方向,於是第二次報名了以立的內蒙古志工服務。就在這時候,收到以立寄來一封邀請擔任領隊的信,於是我再度踏上柬埔寨的服務之路,這一次停留約一個半月,認識了BCI孤兒院的小朋友,被孩子天真純潔的笑容感動,於是希望不只是短短的志工服務,而是可以長期地幫助他們。「我看到BCI為了募款所印製的兔兔T恤,就這樣髒髒舊舊地放在那裏,賣出去的機會微乎其微。」於是心生一念,想說不如把它們帶回台灣網路上賣,就這樣第一次帶了40件回來,不到兩天的時間就賣完了。
公益時尚,漂亮同時做好事
創立品牌一點也不容易,我和好朋友May一起創業,首先訂出清楚的品牌故事,開始架設網站,處理印製衣服的流程,付款機制,甚至還需要親自回覆買家的問題。我的想法很簡單,只希望將所得的收入捐給柬埔寨的小朋友,讓他們改善生活條件,有機會可以接受教育;善於製作網頁和拍照的May則堅信,公益品牌也可以很時尚,所以花了很多的心思設計T恤、攝影美編。利用小資男孩女孩習慣的語言及通路,將BCI兔兔衣這個品牌推廣出去,憑著女性對時尚與美的直覺,勇敢嘗試讓公益與時尚產生聯結。目前BCI品牌的圖案有:猴子棒球衫、孩子的書屋等。
品牌故事等你來發現
不只如此,BCI X
Rabbits還希望可以結合台灣的非營利團體,為他們設計時尚且年輕的T恤,每個月說一個公益組織的故事,將收益所得捐給該團體。換句話說,BCI X
Rabbits同時為柬埔寨BCI孤兒院募款,也為台灣的公益組織服務。每購買一件衣服,我們都會捐221元台幣給該組織,至於為什麼是221,這時候出現一陣爆笑聲,因為兔兔衣的諧音就是221。在產品的包裝上,設計團隊也付出很多的心力,希望收到衣服的人可以直接感受到品牌的溫度和感動,進一步想了解公益品牌背後的故事,願意實際以捐款為行動,讓愛綿綿不絕。
對於25-35歲的上班班族青年來說,工作也許無法滿足心理對價值意義的渴望,但卻可以透過選擇有理念的品牌,找到生活的意義。我在志工旅行找到人生的方向,深深感受到原來這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這過程不容易,尤其是家人的不諒解,但是憑著勇敢和堅持,終究可以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平衡點。」希望你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彩虹教室」。
原文刊登於小人物雜誌 2013年8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