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臺灣舞孃,臺灣的故事


隨著愈來越多的觀光人口有沒有可能製作一齣代表臺灣的定目劇,讓大批的觀光客足以在短時間內感受臺灣文化的精髓之美。不同於台北國家兩廳院的高度知性,通俗易懂、降低文化門檻,讓臺灣人自己也喜歡。筆者於20126月曾經撰文質疑觀光戲【臺灣舞孃】的專業程度,以謹慎的態度預防表演團體雷聲大雨滴小的炒作,並提醒政府省思觀光定目劇的重要性。20134月,筆者親赴高雄義大世界「皇家劇院」觀賞此齣已經上演近70場的作品,檢驗民間力量是否可以帶領政府達到最高效益。秉持著專業表演藝術工作者的敏銳度及客觀角度,筆者看到了一個打破侷限,濃濃臺灣風味的「秀」,萬分誠意,令人感動。

【臺灣舞孃】期望成為臺灣首部百老匯觀光大秀。由范可欽總監製、許傑輝導演,故事為一個鋼管舞孃、一個獨腿小丑,一個艱鉅的達人秀夢想,100分鐘精彩劇情,讓觀眾感受生活裡的挫折與不完美,都是為了成就生命裡的卓越不凡。大陸單腿舞者翟孝偉與國標舞者劉真合作搭檔。緣起於2011年,創意人范可欽看到兩位舞者的共舞片段,感受到強烈的感動與震撼,於是召集各方人馬,並徵求義大劇院的支持,在短時間共同完成的夢想。劇中說的是一個鄉下愛跳舞的女孩,獨自到大都市追尋夢想的故事;而現實中,這也是一群臺灣人用熱情與夢想創作的故事。



原本以為看到的是全程載歌載舞的歌舞劇,但發現作品更像是電視劇,也像是早期臺灣的秀場,熱鬧繁複的舞台語言,交織台語、客家話,令臺灣觀眾感受親切的人情味。鄉下鋼管舞團的團長澎澎(知名秀場主持人)、詼諧的反派角色張光寶、各式各樣的才藝達人如麥可傑可遜模仿演員、肚皮舞者、魔術師冠軍等,各個活生靈現,充滿生命力。然而最感動人心的莫過於單腿舞者的獨舞,以空中線索倒吊擺盪;以及最終與劉真的合作無間。中間絲毫沒有濫情的賣弄,情緒節奏恰如其份。善用劇場空間,演員從各式角度出現在觀眾身邊,給人驚喜與高度臨場感,互動技巧正貼近臺灣人真誠直爽的個性。

舞台上俗艷華麗的鋼管舞團,有一度誤以為是為了討好觀眾,刻意降低美學水平。然而舞台燈光技巧卻呈現視覺的豐富饗宴,尤其是「面具兵團」片段,強烈的舞台光影變化,黑白幾何線條,結合科技、音樂,的確有深度的美學概念。號稱籌備18個月,耗資8000,更重要的是突破臺灣固有侷限,涵納臺灣多元普羅的流行元素,宣告性呈現一個時代、一種紀念,輕易地撩撥臺灣觀眾的熱血。在悲劇多於好事的情境下,「夢想」成為最好的賣點,而這也是臺灣人可愛動人的地方。




以觀光客為主要對象,現場的確有許多旅行團的參與,流暢的觀眾進出場動線、年輕的工作人員,提供坊間表演藝術單位學習的典範。商業與藝術之間沒有衝突,文創產業的概念具體形成;各式各樣的表演形式發展成臺灣人容易接受、獨特的美學品味。以西方通俗歌舞劇系統來說,【臺灣舞孃】也許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但是觀眾看得開心、願意購票觀賞,就是最大的支持;對演員及幕後工作者,若是可以一場一場地演下去,是前所未有的成功。臺灣首部百老匯觀光大秀,勇敢作夢,期待如此的熱情可以影響越來越多人的喝采、參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