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林珮芸
攝影/陳冠綸
草間彌生點點變形蟲系列

邁入第四屆的台南藝術博覽會2015年假大億麗緻飯店舉辦,時間為327-30日,為期短短的4天,邀請了國際重量藝術作品與國際藝術家、國外專家,一起來到盛情洋溢的南台灣齊聚一堂。飯店博覽會顧名思義是以房間為單位,以藝術家的作品為裝置,打造出不同一般畫廊的魔幻空間。國內知名藝術史家蕭瓊瑞老師說:「全世界只有台灣選在飯店房間內辦藝術博覽會」亦戲亦謔說明的是台灣的多元美學觀、創意彈性與混搭的零極限。

兩層樓8-9F共有44間台灣、日本的頂尖畫廊前來參展,大約匯集了800多位東西方藝術家的創作,光在9樓的房間已經有機會鑒賞到真跡的草間彌生南瓜作品、蕭勤的大幅畫作、朱德群與奈良美智;而前輩畫家如陳澄波、李石樵、廖繼春、蕭如松等人百萬元上下的作品,就在面前咫尺距離令人感受到強大的能量。主辦單位表示,與一般藝術品拍賣會不同,藝術品博覽會除了有推廣年輕藝術家與具潛力的藝術珍藏品外,畫廊直接面對買家、觀賞者透過不同的資料與媒介認識藝術家,無形中為台灣藝術市場打下深厚奠基。

草間彌生南瓜
不同房型的飯店開放出床鋪、床頭櫃、浴室、浴缸、鏡子、吧檯、衣櫥等空間,供展覽單位以吸睛、多層次、多空間的方式佈展。畫作本身的色彩與光線,交織空間的鏡透輻射,讓參觀者有放鬆的愉悅感受。更特別的是,在本次台南藝術博覽會中,看到許多當代前衛的表現型式,無論是以葉脈創作(蔡獻友/102ART當代藝術空間)、一系列色澤亮麗豐富的藏書票(高士畫廊/版畫藏書票)、以浮雕取代平面的版畫創作(黎畫廊/楊明迭)

根據倪再沁專文「青燈有味 ── 論楊明迭的藝術歷程」,楊明迭的作品風格為『以空間形態來展現,使其版畫跨越了平面展開的格局,那是聯結多元媒材的不同屬性為造型元素並加以塑造的「擴張階段」』。

『把「痕跡」延展到弧面的紙漿,以及透明的水晶玻璃等不同的材質和空間中,它們或貼在地面,浮在空中,甚至自由自在的蔓延伸展,隨著造型的變化、光線的投射、空間的穿透和氛圍的塑造,楊明迭體現了一個既可貼近作品表面細細觀察痕跡紋理,又能游目四顧領會造型整體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情境。』

若非近距離接觸,實在很難體會楊明迭的複合媒材版畫功力。


逛到最後,正當被各式各樣的藝術風格所衝擊震撼後,再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每一屆台南藝術博覽會的亮點「台南新藝獎」本區年輕藝術家以前所未有的創作表現方式展現台南的文化精髓,無須言語即呈現台南在地的特色民情。藝術家陳漢聲的作品《共生苗》,以馬達、磁鐵,讓一株一株人造植物,如同有了神經般,只要外在環境有一點變動,就會產生旋轉的反應。在這系列作品中,他主要探討田地、工廠與居民三者間的共生關係。

他說:「我們家是務農的,時常幫家裡種苗;旁邊剛好有一間空廠總是發出隆隆的聲響,有一天我就在想,這些不相關的元素是不是可以串連起來,讓我們用小苗的眼光看世界」《共生苗》聚集了一株株塑膠綠苗,金屬的容器、植物和泥土讓人感到和諧;內部透過馬達讓綠苗搖動,模擬種子掙破土壤的動態張力。作品活潑、討喜,但探討的是南臺灣的土地議題。

記者採訪藝術家


相似的正義關懷在呂易倫的《廢地羅曼史》可以嗅到,藝術家在高雄左營崇實新村長期駐地創作,以年輕人最愛的自拍方式,見證老舊眷村被拆遷的過程,最後以大幅燈牆的作品展現,可單幅懸掛也可以系列觀賞,界於公共藝術和城市藝術之間,從年輕藝術家眼中看出的世界或許可能是未來的歷史定義。總共六位台灣獲獎藝術家,另外包括有林厚成、高玉穎、黃志正、劉芸怡,各有各的特色和風格,每一個房間令人看得目不轉睛、津津有味。

除了感受藝術的美好愉悅外,我也看到台南藝術沃土的另一種可能和潛力,如同陳漢聲的作品《共生苗》從一顆種子攢露頭角,迎著陽光、空氣、水,欣欣向榮地與環境對話、互動。主體經濟或許不盡人意,但夢想裡的世界卻令人期待!


原文刊登於全球華人藝術網 藝評人 專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