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博物館是門好生意-專訪「博物館產業研究室」主持人林志峰


五月十八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部整合全國147所公私立博物館,推出各式各樣活動,其中有四十五家博物館更以「博物館暝嘛開」為主題,策畫「夜遊、尋寶、逛展」活動,延長開放時間至夜間九點或十二點目的是為了讓博物館更親切地與生活結合琳瑯滿目的博物館美術館藝廊展覽究竟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已在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教授16年的林志峰說:「博物館是體制外的教育」,而首創的博物館產業研究室」也致力於提升台灣博物館的能見度。

台灣有悠久的博物館歷史及豐富的藝術收藏,但因為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能力,以致於博物館無法發揮最大的教育功能。相較於英國、歐洲等國家,博物館帶來的經濟效益早已經是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不只有益觀光產業,也提升城市知名度。曾於國立歷史博物館服務多年的林志峰,專業背景是室內設計,但因為對博物館有濃厚的熱情,因此一步步走進博物館規劃設計的領域。從室內設計跨行到博物館設計,其中有許多辛苦的故事。「一般人都可以了解室內設計,但是博物館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要如何解釋看不見、摸不到的美感,剛開始和人溝通時,很不容易。」林志峰以過來人的經驗說。



主要專長在於博物館展場設計與商品開發;大學畢業後曾於百貨公司業工作兩年多商業的櫥窗設計與刺激買氣的思維帶給這位年輕設計師很大的震撼於是將工作經驗與博物館的紀念商品部門結合進而思考如何與展覽內容搭配相得益彰。長期在學學文創及各式各樣的教師研討會,培養專業的博物館人才,希望可以改變學校體制教師的觀念。

林志峰認為博物館屬於體制外的教育,許多人在離開學校之後,往往會選擇到博物館來學習。好的博物館會讓人想一來再來,而每一趟參觀都留下美好的回憶,在離開之際也會習慣性地走向博物館商店,延伸觀賞的愉悅記憶。對博物館來說,每一件賣出的商品,不只帶來經濟的收益,還是宣揚藝術教育的種子,因此,規劃良好的博物館商店,會增加展示內容的教育功能。

曾經執行過最受歡迎的案例,是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兵馬俑展覽。設計背景出身的林志峰用非傳統思維分析,一般人認為大型展覽的收益,主要來自門票的收入,但事實並非如此。門票的收入可以被預期,也不可能定價太高;然而紀念品商店的支出,卻沒有多寡的侷限。一場好的展覽統計下來,平均參觀者在紀念品商店消費的支出,幾乎等同於入場購票的價錢,有時還會更高,他自己就曾經策畫過好幾次驚人的銷售量,讓主辦單位跌破眼鏡。



然而,展覽的目的只是為了販賣商品嗎?當然不是。一些本末倒置的展覽,紀念商品店充斥琳瑯滿目、沒有規劃的商品,像是大賣場般的廉價俗氣,不但無法讓消費者有意購買,還會引發過於商業的遐想。一場好的展覽像是一場精彩的秀,每個空間利用都會讓人有WOW的驚艷驚喜。林志峰本身最喜歡的博物館,是倫敦一個小而美的交通博物館,該館完美結合博物館與民眾的記憶,將交通工具座椅的藍綠花絨布,做成各種生活用品,如抱枕、提袋等,讓人一眼就勾想起每天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親切感。


相信博物館可以改變世界的林志峰,從不侷限自己的工作範圍,設計領域可以是國家級博物館、民間美術館、學校,也可以是宗教博物館,甚至是機場的博物館概念店。好的商品設計,背後意涵有無限的美學想像,林志峰笑笑說:「有一回馬總統赴美接見李安導演,出國前想找一個既能代表台灣又有文化意涵的禮品,於是選了「台華窯」的作品「全球在握茶壺」,象徵李安導演對於全球的重要影響力,送禮背後加上親切有趣的故事,保證令人難忘,也達到送禮送到心坎裡的意義。時代改變,博物館也有新的定義與社會責任;在博物館裡做生意,學問不小;要消費者欣然買單,絕對是最高的藝術。

原文刊登於全球華人藝術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