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讓月事變樂事-布衛生棉的新生命



對於女性來說每月一次的月事讓人覺得既不舒服又不環保在推動節能減碳降垃圾量的同時,坊間的不織布衛生棉似乎有點跟不上潮流。因為國情文化,台灣女性對於多元的婦女衛生教育,仍處於半知不解的狀態;西方女性因為活動量大,氣候相對乾燥,以致於可選擇的衛生用品琳瑯滿目。不管如何,我們希望盡情享受當女人的快樂自由,又可以愛護地球,每個月一次的生理期不再只是令人皺眉的困擾,而是幫助女性變得更美更動人的新契機。

遠在尼泊爾的女性享有比我們更有限的資源與教育,不便的交通環境與大量的勞動工作,但每個月一次的好朋友並不會因此而妥協一點點,究竟她們是如何度過這段難以啟口的生理時期,而小女孩又是如何接受母親的教導呢?這個背後的故事意外被國際青年志工林念慈發掘,再重新推廣婦女衛生教育的同時,也回到台灣再度省思我們習以為常的行動是否真的符合環保永續與健康。

七年級女生林念慈因為參與尼泊爾的環保工作有機會與當地的村長與男性工作人員交流然而一天她心生好奇發現尼泊爾的女性似乎處於沒有聲音的位置於是她央求村長安排一次與當地年輕女性的會晤。在Ugratara Community(烏格拉他拉社區)一棵老樹下,原本只來了兩位大學女生,不知不覺竟聚集了約二十名老老少少的婦女,開啟一場關鍵的對談。

年輕女生林念慈原本只是好奇當地女孩的生活民情,卻意外聊到當地女性對於月事的守舊過時觀念。尼泊爾與印度相同有明顯的種姓制度,尤其是男女不平等的觀念更讓女性難以走進學校。月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不潔的象徵,而老祖母更是使用舊的布料當作襯墊胡亂了事,而背後引發的問題即是一連串的婦女衛生問題。在當地醫療不進步的社區,除了貧窮問題還有教育問題、環境問題等一連串解決不完的議題,所以林念慈靈機一動,不如我們來做一塊屬於自己的布衛生棉。



結合尼泊爾當地傳統花色布料,一群來自台灣的年輕男孩女孩一起加入這場創意時尚大會,同樣是沒有縫紉技巧,甚至連家事都很少做的青年志工,大家土法煉鋼,有人畫板型,有人裁布,有人跑腿打雜日以繼夜的做起家庭代工,首先縫好一片片厚實、功能不一的布衛生棉;之後透過戲劇以及寓教於樂的工作坊,一點一滴灌輸婦女的健康衛生教育;下一步是半誘半導地請尼泊爾婦女將這些漂亮的花布衛生棉帶回家試用,最後追蹤紀錄她們使用後的心得與加以改進。看似容易的推廣課程,但對當地婦女來說這像天方夜譚一樣新奇,同時也懷著半信半疑恐懼的心。林念慈事後笑笑說:「我們可不是一開始就辦這樣的前衛的活動,我們得先安撫社區男性的心理,等他們點頭同意了,女性才敢慢慢走進課堂。」

布衛生棉的好處只有使用過後才能親自體會,尤其是一針一線出自於自己的雙手。天然有機的棉布容易與皮膚接近,與身體一塊呼吸吐納。國內早已有為數不少的品牌已經推出友善環境的布衛生棉產品,透過簡單的技巧知識,收納清洗,重複使用,好的產品可以持續使用大約三年以上,而地球的垃圾量也會因此而大大減少。每月的月事不再是令人焦躁不安的麻煩事,傾聽身體的聲音,我們可以知道肌膚需要安心、放心的照顧,月事變樂事,讓我們一步步向前邁進。

照片提供:林念慈
原文刊於2013.01/2 有機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